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践与启示——以黄山市歙县为例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姜敏
[导读] 摘要:山洪成灾很快,顷刻就可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公路中断,甚至造成河流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歙县水利局  安徽黄山歙县  245200
        摘要:山洪成灾很快,顷刻就可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公路中断,甚至造成河流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7月7日,安徽歙县发生了50年一遇大洪水,歙县半个县城被淹,高考被迫延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非工程措施应用作为山洪灾害的试点,实现防灾减灾的目标。
        关键词:山洪灾害;建设管理;非工程措施
        一、前言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流域源头,国土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183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人口47.7万。由于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特殊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降雨等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引发的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对当地社会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而需要重点进行防治,以此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推动歙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项目概况
        歙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从2009年试点开始,经历2012年建设、2014年完善、2016年提升四个阶段,到今年汛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目前已建成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预警中心,雨水情监测系统(46座自动雨量站、27座自动水位站<水库24座、河道3座>、94套自动预警站、80套人工简易雨量站、4套视频站、18座水库图片站、251套人工预警设备、28套县乡视频会商系统等)和预案系统(包括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个,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28个,行政村及社区预案192个)。建成了县、乡、村、点的四级山洪灾害防御网络体系。
        该项目建成主要成效有:一是能够基本掌握县域内雨水情,并按照前期分析设定的成灾雨量等级与成灾降水强度等级,实现实时预警;二是在预报的基础上依据致灾要素等级实时启动警报;三是提高了全县水利信息化水平和机关工作的效能,为掌握水情、汛情提供了最迅捷的通道,为防汛抢险争取了时间上的主动权。
        该项目建设运行以来,已经建设的各遥测站数据大多能准确、及时进入数据库中心,系统运行稳定,信息接收畅通,发布查询快捷。有效防御了2012年11号台风“海葵”、2015年第9号台风“灿鸿”,以及多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累计发送各类预警短信28万条次,其中有效预警40余次,启动预警广播80套,播发预警广播7万余次,转移人口8万多人,减少财产损失1亿多元。
        2020年6月23日8时至24日11时,全县普降大暴雨,平均降雨量达143毫米。全县24座水库中有22座水库超汛限,其中15座溢流。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歙县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县防汛办在第一时间通过该系统,掌握了各地降雨情况和水库水位情况,应用该系统里录入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根据某区域雨量站显示的降雨数据,并结合历史经验,分析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区域。及时向县防指成员单位、28个乡镇主要领导及分管防汛工作领导、水利员、水库管理人员以及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等防汛责任人发布了各类山洪灾害预警信息5000余条,乡镇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启动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果断对危险区群众进行了提前安全转移,共紧急转移人员2547人,确保了无一人因洪涝灾害伤亡。
        三、歙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歙县县委、县政府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高度重视,从试点县建设任务落户之日起,及时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水利、国土、气象、财政、监察等部门以及有防洪任务的乡(镇)、行政村、街道、社区一把手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县水利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防办和有关股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全力推进。先后以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培训会的形式,研究部署和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基层政府和民众也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了零纠纷、零补偿、零事故。对项目的主要节点均落实专人进行控制。


        (二)完善方案,优化设计
        歙县严格按照《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分阶段编制试点方案、年度实施方案和《歙县山洪灾害防治详细实施方案》,并多次邀请专家咨询审查,报经省水利厅审批。结合省防办对山洪灾害防治要求,歙县对四期实施方案中部分雨量站点以及预警设施设置提出了合理的更改建议,得到省防办认可,设计单位也及时做出了设计变更,确保了项目在后续管理和发挥效益上取得双赢。要安排专人与设计单位沟通,细化实化实施方案。编制方案前,和设计单位工作人员一道深入现场,每一个站点都现场细致踏勘,尽量选择最适合安装形式和地点,避免建设期变更。同时要与市水文局、县气象局做好沟通,避免重复建设。
        (三)落实四制,规范建设
        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要求,。重点落实“四项制度”,即一是合同管理制。项目通过招标公示无异议后,全部实行监理施工,签订合同,目前没有较大变更现象。二是开箱验收制。在安装调试时由项目法人和监理人员开箱检验并签署证明,并拍照留底,痕迹管理。三是承建单位签到制。验收主要人员到场,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争创优秀。四是专人负责和不定期检查制。歙县确定该项目专人负责制,要求在不打招呼情况下进行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到场、设备到场、施工现场等方面质量控制检查。
        (四)加强协作,确保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各方主动克服自身困难,凡事多为对方着想,彼此间建立起了互信。建设单位积极派员陪同,并为其提供食宿方便;施工单位施工更加精心,保证了工程质量;监理单位牢牢把握进度、质量和投资“三控”,及时召开例会,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县防办全程派员现场监督,监理单位抽查设备安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到位,省防办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检验测试结果,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建章立制,保障运维
        严格按照《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歙县建立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运行管理制度、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预警广播管理制度及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管理岗位责任制。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日常管理维护设置ABC岗。
        (六)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每年汛前,歙县都举办有乡镇分管防汛领导及水利员等参加的培训班。邀请有关公司技术人员对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预警设备组成、功能、使用操作程序,日常管护,一般故障排查,现场系统使用操作等相关方面内容进行培训,要求岗位必须AB岗,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歙县在各乡镇的防汛预警区域内实行“锣长制”,落实了以村两委干部为主的“锣长”AB岗制,并配齐1-2面铜锣,在防御山洪中发挥较大了作用。
        (七)完善预案,有效防御
        按照建设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县防办及各地遵循“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原则,做到防御区域内预案修编全覆盖。建立专业防御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高效防御体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增加群众的知晓率,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能力。
        参考文献:
        [1]崔静.助力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实践与建议[J].中国防汛抗旱,2020,30(Z1):137-140.
        [2]孙东亚.新时期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若干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20,30(Z1):18-21.
        [3] 叶涛,江炎生,孙利.湖北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四个统一”建设管理模式[J].中国防汛抗旱,2017,27(06):52-54.
        作者简介:
        姜  敏(1966—),大专学历,工程师,1987年参加工作,现主要负责歙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