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章波 陈元庆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章波 陈元庆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其中,城乡河道易受到农业、工业、生活等多方面的污染,进而影响河道生态系统,导致水环境失衡

        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章波  陈元庆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其中,城乡河道易受到农业、工业、生活等多方面的污染,进而影响河道生态系统,导致水环境失衡。与此同时,河道严重污染还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对污染河道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污染河道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法。
        关键词: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


        引言
        现如今,人们的生态环保理念逐渐加深,对于水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比较高。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水资源已受到污染物影响,水质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污染水环境治理方面,必须加强对于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而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水平。
        1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
        1.1自然原则
        遵循自然原则是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关键,关于河流生态修复材料的使用,在最大限度利用河道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假设下,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适应当地条件。树木、灌木和草木的三维保护可用于河堤上河流的生态修复,河道的生态修复还可通过创建适当的生物栖息地资源来清洁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河道污染问题。
        1.2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也是河道生态恢复中要遵循的原则,河道生态系统恢复遵循生态学原理,根据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进行河道生态恢复。河道的生态恢复系统遵循生态原理,对于具体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考虑处理技术。河道恢复应注意堤岸植被的建设。为了控制河堤的水土流失,在河水体建设中发展水生动物也是遵循生态学原理的重要标志。水生植物可以改善水体的生物净化功能,并使河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变得良性,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
        1.3整体景观原则
        对于河道生态修复来说,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整体景观原则,由于河道自身生态系统的原因,其修复技术也比较复杂。在修复河道时也要遵守整体景观原则,从整体景观入手,了解河道的整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修复。在进行河道修复的过程中,应遵守整体景观原则,对河道的整体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河道污染状况,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措施。许多方面的整体要求是有机整合治理、清理、恢复和环境美化以最大化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2当前城市河道生态问题
        2.1河道水质破坏严重
        作为城市地表径流聚集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体状态不容乐观,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水质破坏严重。城市水体内部鱼虾大量死亡,生态系统被干扰,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城市很多河道有黑臭现象。从目前来看,城市河道水质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首先,城市工业生产企业比较多,很多生产企业的废水并没有得到净化便直接排放到水体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破坏水体内部的生态平衡。城市居民缺乏环保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对河道水体环境的保护,造成水体污染严重现象。城市内部的环境保护工作者没有针对河道水体污染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与考察,盲目地开展水体污染治理工作,治理工作事倍功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还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2.2城市河道泄洪能力较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住宅面积也不断扩张,严重挤压了城市河流河道的空间面积,导致河道底部泥土堆积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城市内部普遍存在河流断流问题。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也给城市污水的治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河底硬化后会改变城市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文历史和排洪量,影响河流的防洪质量。一旦发生较大的暴雨自然灾害,将会导致城市内涝问题严重,甚至引发洪水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城市河道的疏通,提高城市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强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功能的认识,使得城市居民能够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对城市水体的保护,减少水体的污染问题。
        3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总体策略
        3.1调水技术
        通过将调水技术应用于污染河道流域治理中,能够有效恢复流域生态功能,改善河道水质。另外,可综合考虑河道工程实际情况,建设水利设施,引入河道流域上游的清洁水体,以改善下游污染水质。建设调度引水工程所需成本比较低,见效明显快速。但是,需要注意,如果仅仅采用调水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质污染,还需采用其他修复技术。
        3.2生态河堤技术
        在生态河堤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不同河段,采用适宜的生态处理方法以及建设材料。采用植物种植方式,可起到护滩固堤的作用,要求在防洪堤以外的迎水面滩地上,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类型。在河道纵横面上,可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对河流波浪起到消减以及缓冲的作用,进而保障堤防安全。另外,对于有条件的河段,还可采用各类天然材料修剪生态河堤,比如木桩、鹅卵石等等,避免河道工程渠化,构建生态河道工程。
        3.3合理建设人工湿地
        为了保证河道治理效率和质量,构建良好的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人们要加强人工湿地建设和规划,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城市洪水调蓄能力,合理利用城市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调控力度。人工湿地的科学规划和科学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区域环境与小气候,还可以维持当地水生植物的种群多样性,修复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资源的日益短缺,大量城市河道被占用,用作工业用地、居民用地等,导致城市湿地面积显著下降,水净化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城市河道污染控制效率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要加大城市人工湿地建设力度,采取人工河道治理模式,挖掘人工水路过渡带和人工沟渠等设施,有效地改善污染水质,缓解硬质水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水体污染控制的目标。
        3.4建设生态护岸
        建设生态护岸是河道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河道治理越来越重视生态护岸的应用,它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成本也比较低,具有良好的持续性效果,可以保证河流两岸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在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过程中,生态护岸可以改善城市河道环境,维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营造美丽的城市生态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环境需求。人们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情况,合理选择护岸生态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和对环境的维护作用。目前,主要的生态护岸形式包括堤岸绿化带、水中绿化带以及防浪林绿化带等。在选择绿化植物时,要尽可能不选择外来物种,避免发生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有效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提高河道设计的有效性,有效防止河道环境污染。因此,河道两侧要进行综合污染治理,防止外部环境恶化而造成河道堵塞和污染现象。人们要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作用,构建良好的植物生态景观。
        结语
        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必须做好规划,分析流域污染成因,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人们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米艳杰.伊通河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及效益评价[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2]张振兴.北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方法及案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3]李东海.浅谈某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9,(12):34-35.
        [4]徐卫东.唐河源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设计[J].山西水利,2019,(08):23-24+42.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项目(201904a050200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