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不同角度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杨莲胜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杨莲胜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基建规模与数量剧增,一方面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基建规模与数量剧增,一方面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建筑工地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体现,是建筑生产活动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现今追逐利益的背景下,许多建筑业业主和施工单位都以成本、进度、质量为重,而忽视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工程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问题,以期缓和安全生产与发展的矛盾,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引言
        工程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一般与各项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有着密切联系。不注重做好施工现场的妥善管理工作,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赶工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不能够依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综合性的管理方案,造成安全事故高发,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我们要深入分析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从问题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管理方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秩序稳定。
        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声誉的重要判断指标。安全事故发生率低、安全管理能力高的企业在招标中相比同等级的企业更容易中标,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奠基石;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混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总体而言,降低事故发生率,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面对激烈的竞争,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项目工程,往往不择手段,目前建筑领域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没有施工资质或者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的施工企业,在施工建造过程中盲目降低施工技术标准,有时会越过施工方案,胡乱施工,胡乱建造,造成项目工程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降低生产环节和人员投入环节的成本,并不能够配置完善的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造成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出现。
        2.2安全责任主体不落实
        在当前的建筑企业体制下,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由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是公司层级安全施工的第一负责人;各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单靠一个人去抓是不现实的,许多企业并没有具体落实各部门的安全责任,也没有对各部门之间交叉的责任进行厘清。除此之外,建筑市场混乱也是造成责任主体不清的重要原因。许多施工单位为了多接施工任务,采取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形式承揽合同,本该对项目的安全负责的项目经理可能因为有职无权而导致合同界面不清,给安全问题留下了极大隐患。
        2.3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当前在一些施工单位当中,施工技术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这部分劳动群体在上岗之前并没有接受专业培训教育,对于施工安全的认知不到位。再加上很多施工企业所招收的施工技术人员,并不是专业出身,专业素质普遍较差,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和施工环节的技术要求不达标,掌握不熟练,安全认知不足,施工建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开展施工作业的现象,整个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施工企业安全意识不足,项目工程施工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仅仅停留在管理人员的口头说教上,并没有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施工各个环节。由于在施工现场没有明确安全施工意识,当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之后,往往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
        企业应加强自身整体的安全意识,培养每一层级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场地施工人安全意识的建立,绝对不能对其掉以轻心。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1)对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研读,对其理解进行加深,以此为根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立相关的安全检查组织,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进行考核;(2)成立监督委员会,对成员进行正规培训,增强组员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对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巡逻和监管,排查安全隐患,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巡查力度,提高员工的警惕性,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都能保持警醒的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基层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因为成本问题忽略掉对个人的安全培训。设立专门的基层施工人员培训部门,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对每一个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建立较强的安全意识,杜绝因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事故的发生。
        3.2构建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机构
        要想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利运行,并规范施工现场每一名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就需要构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直接负责组织检查,监督和协调施工现场的各个工作部门以及各个人员,为安全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性质以及具体的规模、施工技术难点、施工现场的组织形式等,要确保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3.3全方位安全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模式。纵向指从安全生产制度、规章,施工标准和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检查等方面来制订出一套企业级的施工安全管理指南。施工企业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问题,只有在制度化、规范化的框架下,才能实现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横向指对施工单位各部门的管理,不仅是一线生产的项目部,还有企业经营和后勤部等都应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在各部门中营造一种安全人文环境,形成“安全生产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是关键”的安全意识
        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企业任重而道远。增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问题管理能力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还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优异的企业信誉。因此,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刻不容缓,施工主体应该加大对企业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追加安全管理环节的资金投入,借助现代化的智能工具对企业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从根源消除企业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企业和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庆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意义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7):137-138.
        [2]乔云男,徐媚,史江辉.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35):186.
        [3]周瑞将.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123-124.
        [4]曹玉婷.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居舍,2018(16):118.
        [5]朱萌,朱宁.浅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3):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