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工艺创新分析
刘亮娥
宁夏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工艺创新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传统的土木工程工艺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创新土木工程技术,以便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土木工程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已成为当今建筑业的研究重点,如何更好更快的进行工艺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创新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为满足社会各界对建筑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理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当今中国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工艺创新;分析
1当前常用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1 桩基施工技术分析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桩基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如果实际施工过程没有按照已建立的施工方案严格执行,不仅可能造成地基变形的问题,还会造成建筑物下沉的问题,从而危及建筑安全的隐患。一般来说,建筑桩基分为摩擦桩基础和端承桩基础,在材料和施工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施工人员应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桩基类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群桩不均匀沉降。一般来说,施工人员可以严格遵循桩基础定位、定位、纠偏、钻孔、浇筑、混凝土搅拌和钢筋笼安装等步骤,并注意安装后相应的施工验收操作。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大量的混凝土施工工作,主要分为预制混凝土施工和现浇混凝土施工。其中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指施工人员在非施工现场提前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将成型的混凝土结构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保证预制混凝土的尺寸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该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成本低、性能好等优点。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主要是指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制模和混凝土浇筑作业,广泛应用于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能有效保证混凝土预制质量。
1.3 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钢结构施工主要是指与工程有关的施工吊装。在钢结构施工前,施工人员应清理施工环境,运输基础构件并检查设备。其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中所用构件的顺序进行钢构件的运输,并分步放置在吊装位置,用木枕垫底,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氧气等焊接工具进行焊接施工,容易出现火灾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注意做好防火器材的准备。一般来说,在钢结构的安装连接中,施工人员主要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和焊接。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对钢结构本身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严格规定钢结构的连接位置。这主要是因为,如果钢结构连接出现质量问题,会造成整体结构过于薄弱,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
2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多元化与发展困境
目前,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其特点也呈现多样化。如固定性、流动性、辅助性、多样性、单一性、综合性等,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基础设施能力。目前,在15天左右完成一栋楼的目标可以实现。一般认为,基础设施能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全面成熟的分包体系和分包模式。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实践表明,水泥混凝土加固结构支护的施工模式,随着建筑材料的逐步进步和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管理和智能化的人类居住环境,阻碍了基础设施能力的高度发展,也导致了基础设施能力的输出问题,制约了建筑业的整体发展。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3.1理论研究程度低
土木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要全面掌握各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但目前大多数土木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理论知识库,缺乏对土木工程相关学科的掌握,无法将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导致工程建设缺乏理论指导。而且,大多数工程技术工作者侧重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材料分析等研究内容,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运用,理论知识和应用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系统,没有真正的融合,直接给建筑技术创新带来不利影响。
3.2 土木工程管理体制混乱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混乱,监理制度不完善。比如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到位,不能清晰地传达事物和工作。各建设单位对利益较大的建设环节进行行政干预。在施工过程中,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缺乏监督管理,从长远来看,会造成施工单位松懈,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削弱施工质量水平,并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创新建筑施工工艺
4.1创新预制工艺
在土木工程中,预制工艺的创新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中,为了避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进一步损坏,有必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覆盖,必要时使用相应的设备保护装置。为保证工艺创新后不出现混凝土构件变形、开裂等不良现象,必须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实际承载能力,对预制装配工艺中涉及的工艺进行创新。
4.2 创新灌注工艺
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采用钻孔灌浆技术时,必须保证周围环境清洁无杂物,为下一步钻孔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在实施前,必须进行准确的测量,确定钻孔的实际位置。钻井设备调试后,施工人员应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影响施工进度。钻井过程中发生卡钻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为了保证灌浆质量满足工程要求,必须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改进灌浆工艺。
4.3创新深基坑支挡工艺
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对建筑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程实践中,涉及到地下空间的建设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为了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关键是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如果需要进一步挖掘,建筑商必须详细了解现场的实际地质条件。当坑壁土质疏松、密度较低时,应合理采用灌注桩体系和预应力锚杆,以保证施工效果。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水文土层,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应采用套管水冲洗法。同时,还可以积极采用综合支护技术,既能满足工程支护要求,又能起到良好的承载作用,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4.4 创新建筑施工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必须根据建筑材料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比如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注重重量轻、甲醛危害少、隔音效果强,最好选用最先进的环保材料。环保材料的使用不仅符合建筑工程标准,而且可以节约材料成本,使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今,空心砖、复合墙板等新型材料已经出现在材料市场上,这种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质量,而且可以使建筑更具艺术性和现代性,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不断优化个人施工技术能力,掌握桩基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等常见类型;这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具有技术创新思维,学习和分析深基坑支护技术、新的预应力技术等技术创新,从中获得相应的技术创新理念和思路,最终提高个人建筑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永召.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J].智能城市,2016,2(05):199+201.
[2]王斌,张宏博.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16,(03):101.
[3]王艳艳.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5,(12):94+93.
[4]张凌夫.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J].江西建材,2015,(18):123+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