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光
[导读]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速度日益提升,传统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积极的作用很小。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  河南省郑州市  450011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速度日益提升,传统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积极的作用很小。矿产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占用、地质结构破环、化学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植被和景观破环,但也会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景观再造等,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增加资源供给等。但最新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必然造成环境扰动,但大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扰动较小,进一步从开采规模、开采阶段、开采方式、油气开发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不相同。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引言
        矿产资源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在地表或地壳内部自然富集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天然富集体,它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人类社会在粗放型地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及污染,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如何消除或降低矿业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实现开发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就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社会进步提供安全的资源保障做出了各种尝试及努力,最终总结出发展对矿山环境的影响小于生态自我修复阈值,以最优化的方式开发矿产资源的绿色矿业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设绿色矿山、实现绿色勘查与开发矿产资源是矿业管理与发展的风向标,是实现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矿地和谐的必由之路。
        1客观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1不同规模矿山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1)大型矿山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大型(地下)矿山,尤其是大型沉积型矿山的开采,会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潜水面下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大型露天煤矿(地表)及大型露天铁矿等的开采,因剥离表土和废石、尾矿堆放,造成占地和地表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可能导致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重点关注和整治,但如果采用回填技术,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可大大减少。2)中小型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对于中小型矿山开采而言,只要控制废水,不使其流入河流和农田,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并处理好废石和尾矿的堆放问题,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属于点状污染的可控范围内,影响不大。如果采用绿色开发技术,边开采边治理,其环境影响程度可以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型矿山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较差,环境治理动力不足,需要政府伸出援手。
        1.2不同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不同
        根据矿床埋藏深度的不同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矿山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接近地表和埋藏较浅的部分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深部则采用地下开采方式。一般来说,地下开采会影响地下的应力结构和地下潜水面,因此,只要做好安全防护,不会对地下的环境产生影响。但露天开采,会对大气、地表和水产生负面的环境影响。露天开采,多为煤、油页岩、铁矿、铝土矿等层状分布的沉积型矿床,在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掘沟、剥离和采矿,其下降速度的快慢、新水平准备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掘沟速度。

为保证露天矿持续正常的生产,掘沟、剥离和采矿三者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组织生产
        2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2.1构建矿山安全开发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基本原则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矿山开发所提供的资源,所以规范矿山安全开发,强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第二,坚持国家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三,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第四,做到边开发、边防治、边治理。第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降低能耗,提升开采效率。第六,降低环境污染,加大对矿山“三废”科学治理和二次开发研发投入力度。
        2.2努力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绿色循环经济的基础,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3]。矿山开发企业发展环保产业,是将传统的矿产资源开采与新兴的环保产业结合,利用绿色环保理念发展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矿产开发。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矿石开采效率,降低能耗加强对“三废”的综合治理和二次开发利用。提升矿山开发的整体效率,减少矿山开发的整体废物排放量,最大化降低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矿山开发产业可以积极投入环保事业,加强矿山周边的环境保护,适当投入资金,保护矿山周边的植被。在整个矿山开发周期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及时弥补矿山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做好生态与矿山开采的平衡。
        2.3鼓励产业集群发展,提高矿产资源核心价值,提供治理经济基础。
        非建筑类的矿产资源,逐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核心资源的配置,主动引导下游产业进驻资源产地,实现深加工产业链。对于核心原料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加整合力度,实现资源规模化生产。根据资源特色,建设以矿产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从研发到集中生产构建较为完整齐全的产业链,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价值,逐步形成开发、利用、治理的良性循环。
        2.4上下联动,积极推进
        各省市应在符合国家绿色矿山建设相关要求下,完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相关政策。比如生态保护红线的重新划定,首先要有明确的时间界线,对于已勘查或已开发的矿产资源地被划入生态红线的,政府应给予补偿,若需企业进行环境恢复的,应由政府出资开展相关工作。其次生态红线的划定要符合区域生态自然环境特色,并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论证、评估,做到保护优先、重点识别、科学评估。明确建成绿色矿山奖惩机制,即对于建成绿色矿山企业给予分阶段的资金奖励,或者是给予明确的税收优惠幅度,而政府相关部门将对已建成的绿色矿山按照《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进行不定期抽查,若不符合标准的,将给予处罚,比如收回奖励资金,或取消企业的税收优惠,同时对不达标矿山进行罚款整顿,并限期改正,将结果在企业网站上进行公布,由公众进行监督企业履行绿色勘查与开发矿产资源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企业形成不仅仅以建成绿色矿山为目标,而是在整个生产运营期间都要重视矿山绿色生产。而对于没有建成绿色矿山的企业将给予处罚,如在矿业权证到期后将不再给予办理矿业权证等。
        结语
        绿色矿业是矿山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矿山企业必须将绿色矿业的理念贯穿在勘查与开发矿产资源的整个过程中,并付诸于生产实际,以矿产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矿地和谐为发展目标,通过科学的采矿方式、高效利用矿产资源、规范化的管理、环保的生产环节,同时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延展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最终实现资源、生态、经济、文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吴文盛,康莹,周吉光,等.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9(1):57-65.
        [2]吴文盛,王琳,宋泽峰,等.新时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的探讨[J].中国矿业,2020,29(3):6-10.
        [3]尚晓雨,安雪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3):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