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工务段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速度也逐渐走向世界,中国的列车速度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关于铁路的安全问题也变得越发重要。本文针对铁路道岔晃车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出现晃车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所提措施能有效的改善铁路道岔晃车现象。给铁路行车安全及运输安全提供了保障,极大的保障了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关键词:道岔;晃车;铁路;措施
引言
铁路道岔是铁道线路中的薄弱环节,是日常维修检查的重要地段。如果检查片面,漏检,误检等导致道岔的损坏点没有检查出来,所有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都是徒劳的,不仅没有改善和预防铁路岔道晃车现象还会形成惯性晃车。铁路岔道晃车不仅影响行车舒适度还影响行车安全,严重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应该重视铁路岔道晃车现象,及时发现及时整治。现将铁路岔道晃车的原因总结如下,针对常见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晃车的主要原因
(1)滑床平台与底轨底部分离或相邻。这种疾病会导致火车经过时铁轨上下跳跃,影响乘坐舒适度。同时,容易挤压导轨,造成滑块不均匀变形和断货,阻力使刀尖反弹。
(2)过渡部分的框架尺寸、试验水平距离、裂纹、试验轨的行程、所有拉点的行程、试验喉部的尺寸、试验的长度栏杆、水平间距的尺寸和方向、蛙式护栏边槽的尺寸不合格。过渡段、轨道方向的小核心轨道和精细的垂直切口不会导致列车瞬间横向和纵向位移。
(3)弹轨Ⅲ型弹簧杆严重衰减后,钢轨支撑失效松动,导致钢轨横向移动,轨距增加,钢轨倾覆,钢轨上下跳动,影响稳定性铁路。因此,道岔和芯轨段的横竖框结构尺寸不易维护。列车高速运行时,钢轨的瞬时垂直和横向位移会引起车辆的晃动。
(4)部分道岔中心线与其连接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存在较大的方向偏差。同时,由于中点与设计不一致,存在相对位移,使横杆中心线偏移。同时,修复主机交换机。有的单位只考虑单线道岔和前后线的平整度,而忽略线距的控制,使道岔形成喇叭口,道岔方向难以保持,造成摇摆。
(5)滑床底部大胶垫、基本导轨、尖轨底部小胶垫、心轨小胶垫都是大量断裂故障造成的.缺少防油剂严重影响开关的平衡和弹性,导致打滑。滑轨在滑轨下移动时弯曲变形,未完全焊接。
(6)道岔区轨道几何质量不平衡,有几个小方向,即小转弯,长度为2~4m,矢量为2~4mm;轨距变化率不稳定是由列车高速运行时的瞬时位移引起的。卡车在摇晃。
(7)错误的道岔方向。忽视道岔整体维护,忽视道岔前后线,造成道岔方向和前后线;道岔位置不对,维修时不考虑方向。转移火车;操作不合理。调整各道岔的轨道、间距、导向曲线或十字调整误差,会造成跑偏、轨道僵硬、接头不平整;由于基本轨道未弯曲或弯曲点错误,难以保持轨道尖端的缩短距离和方向。轨道末端与轨道之间的距离变小。履带跟和引导曲线之间的连接不良。糟糕的提示和指导;直道岔夯实不当,体积不平衡,会造成线路坑坑洼洼,加剧列车通过时的晃动和冲击,增加破坏方向和横向推力,容易改变方向。缺少道碴降低了道床的阻力,不易维护。轨距和间距不正确、轨距降低不良等,会加剧摇晃和车轮冲击,破坏道岔方向,造成道岔摆动严重。
2道岔晃车整治过程
2.1确定晃车点的位置
2.1.1动态轨迹不规则检测用于确定病点的大致范围
通过便携式附加装置、车辆检测装置、报警器、轨道检测车辆超限、波形,可以分析轨道不平度,确定病点的大致里程。
2.1.2静态检查准确定位病害点
现场检查人员根据动态检查分析确定病点大致位置后,到达现场,对车辆前进方向前后50m的摆动点大致位置进行综合检查。
用眼睛仔细检查轨道的几何形状,用尺子测量,用绳子拉。测试数据必须准确,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人工检查轨距和水平,线上每三个轨枕检查一次,曲线上每两个轨枕检查一次。检查:道岔枕1个,道岔枕1个,正常曲线前后20m,20m线路设备检查,量规,1级枕。必须检查两个枕木。在此期间,要小心。调查轨距变化率、水平和高坡率,逆转复合不规则性并观察列车经过时的设备变化。
具体要领如下:一是观察点前后线的水平和方向。其次,查看轨道的几何形状和变化率。三是观察线路,开关灯随变化。四、观察列车受力作用下的线路吊板和道岔。五、观察接头塌陷(如更换无缝线路原接头段)和钢轨异常磨损(如曲线半径小、焊轨段质量差)。六、观察连接部位的整体情况(三贴是否符合要求,力是否集中)。七、观察道床状况(道床是否压实、泥泞、缺少石碴)。
2.2晃车整治
整修前,通过对轨道不平顺检测数据的分析,找到了振动点的来源。根据疾病特点,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有很多整改,必须贯彻“一点一改计划”。在作业计划中,进行工作量统计和人员分工,编制《维修作业计划》申报表和机床资料,明确补救过程中作业标准的执行情况和逆向审查制度。
做好现场勘察和打滑工作,注意挂板、轨道和横向反坡的综合粗糙度。打滑时,一个人看路,另一个人打滑以确保位置准确。画起点,拨线,改变工作量。在整改过程中,对需要增、划、改建的房屋,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开工、划拨、改建。严禁将高等级道路预留给碰撞和其他有害操作。振动车的损坏点必须平整、断开、断开和撬开。高、平、三角坑宜采用联合压实,宜用小型养护机械代替人工压实。高度小、水平小、局部缺陷的三角形凹坑应加垫板处理,垫板应在导轨下调整。板材总厚度不得超过20mm,接缝处不得超过24mm。
3防治措施
3.1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对动、静态的检查设备进行可行性检查,例如轨检车、动检车等。制定实用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线路等设备进行合理的质量监控,提高其在材料分析与应用方面的监控效率,加速其在动、静态方面检测的合并,提高其在质量监控方面的实用性。同时,建立得力的动态信息反馈机制,便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处理结束之后,将治理结果适时反馈,对不满足要求的区域施行复查。
3.2施行“检养修”制度
开展规范性的治理,在车间设置单独的检查线路工作区并并配备专业的维修队伍,进行管理的专业化、高效化建设。设置检查工区是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的前提,制定操作方案并提高管理效率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内容和对其实施分析的关键基础,以此能够及时地找出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养护。线路工区地主要功能是对曲线、道岔等行适当的检修,并对翻浆冒泥等问题进行恰当的解决。同时合理的考虑检查、维修及养护等过程,在进行相关检查地基础上,对生产内容开展合理规划,从而开展恰当地治理。
3.3杜绝违章作业
严肃而认真地依据有关规定对线路、道岔等开展恰当地检修,尤其要对操作过程进行严密地监控,实时做好安全监控,不断提高作业质量,进行合理的验收,以此保证施工过程的高质量,对于不合规定的施工作业要坚决返工。
4结语
铁路道岔的晃车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滑床平台与底轨底部分离或相邻;错误的岔道方向;岔道区的几何质量不平衡;道岔中心线与其连接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弹轨Ⅲ型弹簧杆严重衰减后,钢轨支撑失效松动,导致钢轨横向移动,轨距增加,钢轨倾覆,钢轨上下跳动,影响稳定性铁路等。针对常见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极大的改善晃车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文辉.浅谈道岔晃车整治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3):291.
[2]全巍,冷骏.浅谈道岔晃车原因及整治方法[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5(04):19-20.
[3]李德刚.关于铁路道岔晃车与整治[J].科技资讯,2014(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