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友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部分,工程项目普遍具有资源消耗大、施工周期长、环境复杂等特点,在实际建设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严重后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加强对各个方面的监管,规避质量风险,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优化措施
引言:在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施工现场应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若不对工程质量加以严格控制,会导致安全隐患与风险大幅度提升,对项目构成威胁。高效的管理工作可以提升工程效益,促进企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为建筑工程项目,在完成项目后,可得到预期的利润。应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建设阶段,因为施工环境复杂,需要对人员、材料、设备等方面进行管理,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与危险性,因此,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完善施工操作流程,排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防止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保证施工建设的正常进行。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较大,因此对现场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事先进行预防,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施工的顺利推进,以免造成重大损失。要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把控,做好现场监督与调度指挥,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施工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不能只依赖于经验管理,要通过制度进行约束,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加,施工难度逐步提升,经验虽然可以发挥出较好的管理效果,但不能对整体工程进行全面控制,特别对于严重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来说,没有制度就不能正常进行管理工作。因此,施工单位要按照具体情况,安排专业人员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忽视了控制管理,在工序完成后对成品进行检查,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工艺错误,为后续施工留下质量隐患。在施工管理阶段,每位施工人员应对自身责任予以充分关注,把现代管理技术加入到管理过程中,要认真寻找现场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制定出带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建设公司要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按照具体情况提升组织的科学性。另外,施工单位还应把现场管理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并按照具体情况制定激励制度,参考每个环节的考核结果,对表现良好的施工人员予以奖励,让工作人员加强自身责任感,严格遵守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提升整体效率[2]。
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完整的管理机制,为加强管理质量与效果,在进行项目管理之前,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并且不能落下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起到监管的作用。比如,在工程开始阶段,应对施工阶段会用到的各种费用进行准确计算,挑选和工程项目相匹配的技术人员和施工团队;在施工中期,要对施工进度、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组建完整的管理组织,以免安全问题的出现,要对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管理工作贯穿于每个施工环节,让施工管理规范性更强。
(二)加强过程控制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是过程控制管理,施工现场的多数问题都是在施工阶段所出现的,因此工作人员应进行过程管理,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就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排除安全隐患,建筑单位要为施工管理人员树立过程管控意识,使之意识到过程管控的意义。若管理人员储备不足,不能达到全方位的管控,则应对施工项目进行详细分类,对影响较大的重点环节进行管控,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
随着建筑功能性的不断增加,对环保有着更高的要求,施工材料类型更加多样化,可以让施工材料性能更加符合整体设计要求,相关部门要对建材采购环节予以重视,采购之前要先了解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并签署质量保证协议。另外,施工人员要做好材料储存和保管工作,要确保材料在使用时处于最佳状态,采取相应的防火防尘措施,确保材料的整体质量性能。另外,要对各部门使用材料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进行随机抽查,为施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施工成本的控制是现场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在施工管理阶段,工作人员应做好施工成本的动态掌控,深入到施工的每个细节,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尤其对于材料浪费和施工进度慢的现象,要探究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程度,建筑企业要有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理念,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避免资源浪费,提升资源利用率,合理管控施工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3]。
(三)强化防护工作
在施工现场放置防护设施可以起到较大作用。对场地进行封闭防护,营造一个封闭的环境,促进安全文明施工的落实,能够防止闲杂人员进入现场,避免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员发生冲突。环保防护设施可以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防止被相关部门处罚。工作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保障自身的人身安全,以便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因此,现场管理人员应重点检查防护工作的落实情况,若出现防护不到位的现象要立即责令整改。
(四)组织安全培训
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有助于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因为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全面实时的管控,在管理空挡期,质量安全风险将成倍增加,降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要让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安全隐患的危害,明确工程质量的意义,从而管理好自己,配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可以减少质量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不可忽视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在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质量与企业利益更无从谈起,要保证各种安全制度得以在实际施工阶段得到真正落实,让每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都拥有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管理人员应着重检查施工人员的作业流程,安全护具是否佩戴完好,要保证施工阶段获得全面的安全保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即将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消防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语,拉上警戒线,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安全得到保障,质量与效益才能实现。
(五)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与实际施工作业现场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单位要从现场管理着手,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应适当提升用人标准,在聘用现场管理人员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拥有过硬的项目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在建设施工时期,可制定合理的培训教育方案,结合工程特点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清楚工程每个环节的控制要点,加强现场管理。
每名施工人员的水平存在差异,其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的情况和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施工单位要定期开展对施工人员的考核工作,让保证施工人员可以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与操作要点,提升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进行全面考察。管理人员要通过实例进行安全讲解,进行应急预案演示与安全操作演示,通过相应的考核,让每位施工人员在各个方面都符合现场施工的要求,使施工安全与质量得到足够的保障。
现已步入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项目带来了新机遇,为项目管理创建了良好的条件。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是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与质量。例如,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对施工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全面管控,可以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可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
经济效益是所有工程项目都绕不开的话题,对工程造价管理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成效,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材料节约意识,在达到施工标准与需求的基础上,尽量节省建筑材料成本,根据实际项目施工状况,制定相应的造价管理系统,保证和实际施工情况相吻合,优化成本管理内容与条例,确保经济效益与成本目标控制的科学性。换种角度看,节能施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符,可帮助建筑工程朝着节能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若想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让建筑企业得到更大的利益空间,则应做好对施工现场防护工作、加强过程控制,健全管理制度,树立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运用高效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毕东旭,武文洋.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和改进措施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20):93-94.
[2]柏治荣.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和改进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6):123-124.
[3]孙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J].决策探索(中),2020(0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