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 韦晴月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韦晴月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林业有了很大进展,林业种植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忻城县自然资源局  广西来宾  546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林业有了很大进展,林业种植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种植工程是对林业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的基础工程,幼林抚育工作是保障林业种植存活率、促进树木繁荣生长的重要工作,本文对幼林抚育在林业种植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林业种植工程;幼林抚育技术;分析
        引言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加大了环保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并相继出台了许多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林业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提高幼林抚育技术,可以保障林业建设的质量。因此,利用科学、有效的抚育手段对幼林进行抚育,实现林分结构的优化、调节林分密度,对林木的健康生长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提高森林资源培育的速度,为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较为复杂,在林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林业资源分布。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在做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重视林业建设工作,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在林业建设中合理应用造林抚育技术,保证苗木的存活率,提升林业建设水平。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林业用地。另外,部分地区的林业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在林业种植和养护阶段,不能给苗木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使得苗木长势不佳。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林业发展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开展林业生产工作时,要重视造林抚育技术的合理应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林业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的林业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幼林抚育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升幼林质量,针对幼林抚育工作各级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幼林抚育的原则,鼓励全社会关注、参与到幼林抚育活动中来,加大了全社会参与幼林抚育工作的力度,同时也为大众监督提供了便利。在开展幼林抚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幼林抚育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在幼林抚育工作中应该坚持科学性原则,在抚育工作中不能投机取巧,一切工作都需要科学合理地按照流程来进行。对于树种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尤其是一些濒危树种更要细心培养,防止出现树种绝种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树种的多样性。
        2.2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结合造林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林业种植工作,不可生搬硬套其他林区的成功经验,也不可出现“一刀切”的现象。要严格管控林业资源的出材进度,以保证林区内树木的疏密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既能确保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确保林业资源发挥出生态效益,有效保护造林地的环境。
        2.3以培育生态林为基础
        在生态林培育过程中,应该将树木的价值最大化,发挥树木净化环境、改善生态的作用,使生态林的培育课程成为当地的产业,促进环境的改善。工作人员应该对生态公益林中的幼林进行抚育,对幼林抚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设计和编制,使得幼林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
        2.4抚育工作的开展要以林场职工为主
        林场职工是从事幼林抚育工作的主要人员,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要具有专业的管理能力,这样既能节约资源、资本的投入,还能确保林区内树苗的健康生长。在林业建设中将经营承包责任制落实到位,要签订一系列合同,合同内容要按要求对外公开,防止出现违法违规等暗箱操作的现象。合同签订之后,也要按要求进行公示,提高社会监督的力度,确保经营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公平公正。
        3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
        3.1加大幼林管护力度
        在幼林生长发育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管护力度。一是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幼林管护责任机制,明确划分管护工作内容,并细化到个人,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二是制定健全的工作考核制度,并将考评内容与管理人员薪资福利以及岗位竞争挂钩,通过定期考核管理人员工作绩效,提高管理人员自我提升意识,使其能够在幼林管护工作中充分贡献个人力量。三是加大幼林管护宣传教育力度。幼林管护工作并非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社会群众积极配合。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面向全社会加大幼林管护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广播、电视等平台,提高社会群众的天然林资源保护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为幼林生长提供良好空间。
        3.2及时除草松土
        在中幼林抚育过程中,除草是为了有效防止杂草、灌木、中幼树之间对于肥料、水分等营养物质的竞争。杂草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极强的生命力,杂草的生长会和幼树争夺水分以及土壤中的肥料,严重影响林木的根系发育,导致幼树死亡。定期松土主要是为了疏松中幼林地表层土壤,阻断表层以及底层之间毛细管的联系,有效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在对中幼林的抚育过程中,需要了解除草松土的季节一般在林木生长的高峰期到来之前,从而能够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3.3水肥管理
        由于幼林的根系不够发达,其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抚育工作中保障土壤肥力充足,为幼林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养分。为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幼林施肥和灌溉的实际情况,在施肥前提前开沟,将肥料在沟内涂抹均匀再进行浇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保障肥料中的养分能够完全被树苗吸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搭建临时遮阳棚等措施,避免肥料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导致养分流失,有效提升养分利用率。也可以合理利用气候特点,在降雨后施肥,为养分释放营造良好环境。施肥时需要注意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保障营养均衡,满足幼林的整体生长需求。灌溉是为树苗提供水分的主要措施,灌溉时需要结合林场的实际情况、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幼苗树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判断是否需要灌溉的标准是树苗的根部是否处于湿润状态。含水量不是越高越好,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其自身的蓬松结构遭到破坏,同时降低土壤的通透性,树苗根部也得不到良好的呼吸,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根部腐烂,附近土壤当中的微生物也无法完全分解。而水分过少树苗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导致树苗生长缓慢。
        3.4平茬、抹芽、补植
        (1)平茬。在早春时节,借助幼林的萌发能力,对阔叶树种进行修剪,加快其根系生长的速度。平茬可以在不调整树种之间高低关系、疏密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出遮荫护土的效果,保证林木可以接收均匀的光照。(2)抹芽。对林木实施抹芽技术后,可以对主干生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基部萌蘖条。在抹芽环节,要及时清除尚未形成的分枝、抢夺营养的萌芽,抹除侧芽,保证营养物质有效利用,最终提升林木质量。(3)补植。一般在造林1年后进行苗木成活率的检查,如果低于85%,就必须要进行补植,当低于40%时,就必须要重新造林。补植工作要尽早开展。同时还要采取封山禁牧等措施来加大对幼林的保护力度,提高造林的成功率。
        3.5修剪
        对幼苗的修剪通常包括平茬、除蘖、抹芽、修枝等工作,目的是促进幼苗生长。

平茬是在冬季或早春时期去除幼苗顶部的少量枝叶,促进幼苗的根部发育和枝叶的横向生长,有利于幼苗的根部发达和枝叶繁荣;除蘖是去除幼苗的萌蘖,避免主干的基部长出枝叶或根蘖吸收主干的营养,以此促进主干的发育生长;抹芽是去除主干树高2/3以下未知的嫩芽,以此促进主干快速成长,让幼苗生长得更加直顺挺拔,有利于经济树木的快速成长;修枝是在晚秋或早春时期修剪掉幼苗的干枯、病虫害树枝,有利于改善幼苗的营养分布、提升幼苗的生长状态,同时防治病虫害,促进幼苗的健康成长。
        3.6病害防治
        随着幼林抚育以及人工造林工程的面积不断扩大,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整体中占据主要地位,且人工林的比例增加也导致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爆发强度显著提升。在每年的秋季直到次年春季是森林病虫害的高发时期,工作人员要抓住机遇,在病虫害大规模爆发前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防治,为保障防治效果和幼林抚育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防治工作。即对小面积爆发的病虫害采取人工捕杀的方式进行防治,避免直接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产生环境污染,以及物理方法需要投入过多成本。在病虫害能够使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控制阶段,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方式,以免破坏人造林以及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若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为保护幼林抚育工作成果,则应及时且适当地使用化学方式进行扑杀,避免病虫害导致幼林抚育工作产生过大损失。
        3.7幼林维护管理
        幼林树木较小,根系较浅,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较差,导致其在生长发育期间受人为、环境、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产生各种问题,如人类砍伐、践踏等。针对幼林受损问题,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修复,有效提高工程排水能力,避免水土流失,为苗木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一般情况下,幼林维护管理工作需要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开展,维护人员需要结合幼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维护措施,保证修复率达95%以上,从而充分发挥幼林的作用和功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良好基础。
        3.8间伐抚育技术
        中幼林密度较大时,随着林业树木的生长,个体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都无法满足正常生长的客观要求,从而导致幼林生长速度减慢,出现个体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间伐,就会导致林木的生长受限。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在株高生长趋于衰退时及时进行间伐抚育,让生长衰退的中幼林能够恢复生长,从而体现出间伐的效果,改善林业结构的稳定性。
        3.9检查验收
        一般情况下,在造林一年之后,要对林地的成活率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的标准为,成活率超过85%的造林地为合格的造林地;而成活率低于41%的造林地为失败的造林地。而在这两者之间的造林地,需要做好第二年的幼林抚育工作,按照原本造林的方法进行补植和再植,使土地可以充分利用,提高造林的整体效率,使得幼林可以更加整齐。另外,幼林的管理和维护是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对幼林管理中,主要防止滥砍滥伐的情况出现,不制造荒地,不在林区放养牲畜,防止出现啃噬幼林的情况出现,还应该对幼林加强防火管理,保证幼林的成活。对于一些严重的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保证幼林的质量。
        4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造林抚育工作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推进林业建设发展,促进林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生产中要意识到造林抚育工作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苗木生长阶段,选用不同的造林抚育技术,可以充分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促进林业发展。
        4.1幼林抚育设备的应用
        为保障干旱区的林业种植工程,种植人员应采用多种抚育技术,但为更好地保障树木养分,需采用专业化的幼林抚育设备。具体来说,一方面,适时改善幼林的成抚问题,有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只有将机械化设备与先进的工艺技术相结合才能解决幼苗的成长问题。在采用林业设备过程中,需挑选出适宜的型号与性能,防止因其结构或工艺上的缺陷而影响正常的幼苗种植,进而达到正常的生产要求。针对当前幼苗抚育的现状,可应用新型割灌机,其主要由肩挂带、离合器、电动机、开关、左右手柄与锥形减速器组成,若其功率较小,可适当减掉减速器,使其离合器与机轴的上端相连继而提升其整体功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在林业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应提升日常维护意识,设备使用后需对其进行及时清洗并检查,若发现零部件出现问题需立即更换,避免在工作期间因设备问题而影响幼林抚育工作。此外,林业管理部门还需设置监督系统,既要在日常检查对设备的维护情况,又要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适时检测其应用情况,要确保各类设备的正常使用,针对林业设备的运用技术,可开展人员培训,提升操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4.2加强林业生产造林抚育管理
        作为林业生产和发展技术之本,造林抚育管理至关重要。从我国造林抚育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仍有待改进,自然无法助力林业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合理布局。对此,要不断优化或革新林业造林抚育技术,进而从整体上提升造林抚育水平,支撑林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4.3加大造林抚育工作的资金投入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建设工作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起来,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促进林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对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并且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合理地应用造林抚育技术加快林业建设,扩大我国的林业资源面积。要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优化造林抚育技术,提升造林抚育工作人员的水平,并且从苗木的播种到后期的养护都有专人负责,保证苗木的茁壮生长,这样可以加快我国林业生产建设速度。
        4.4思想认识方面
        (1)重视中幼林抚育经营的宣传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水平。结合国家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宣传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和林木抚育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能够重视中幼林抚育问题。在林业经营过程中,杜绝只种不管的行为,促进林业抚育这一工作的长期发展。同时,要让群众能够深入认识到中幼林抚育工作的重要价值,深刻了解林业树木种植以及管理之间的重要性,并能够对林业树木存在的长期价值产生直观的认识,进一步杜绝只种不管的现象出现。(2)落实责任制度。要求不同级别的领导重视林木抚育工作,明确不同级别的责任,让相关部门共同配合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纳入相关管理人员年度考核的指标中,并对中幼林抚育经营工作的成绩进行定期核查验收,保障责任落实制度的顺利实施。(3)广泛筹集资金,适当增加投入。林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较低,而中幼林抚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各方面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一方面需要重视已出台的扶持政策,保证其资金充足,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挪用的现象产生,并杜绝浪费现象。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结合林区人民群众的长期利益和中幼林抚育这一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制定相对应的扶持政策,并有效提高相关的预算投入。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资源属于重要的自然资源,受过去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影响,林业资源难以得到科学开发利用,导致资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林木生长周期较长,为进一步开展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真正落实好林木抚育技术的应用,以确保林木生长产量与质量,促进造林抚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林业经济与环境效益双丰赢。
        参考文献:
        [1]李树栋.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J].农家参谋,2020(17):97.
        [2]严亚明.浅析现代林业建设中森林抚育的意义及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20(08):137.
        [3]王秀玲,李雪芹,范春晖.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04):161.
        [4]尹艳飞.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07):109-110.
        [5]薛勇.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3):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