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发展分析 王岗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王岗
[导读] 摘要:由于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直接挂钩的农业领域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身份证号码:37132319850128XXXX
        摘要:由于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直接挂钩的农业领域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技能在农机领域的普遍使用,不但可以加快农业工作者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将传统农业的生产、丰收形式从“耕、种、收种”中抽离,进行根本性质的改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工作难度。所以更应该关注机电一体化在农机领域中的技术突破和发展,对其的优点特征不断进行总结和设备更新升级。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化;发展
        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民通过合理使用农业机械,使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作业品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事生产过程的人力劳动强度显著降低,使农民进一步对农业机械产生认可,也说明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合理性与先进性。从机械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机械产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农机产品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也能通过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来提高其使用性能,使农机产品的作业过程更加简单合理,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更多助力。
        1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项多学科融合的技术体系,其重点在于将传统的机械学科和电子学科相融合,并充分结合液压、气动、微电子、信息、计算机、信息传递等技术,多学科的融合体现出了显著的技术优势,对于适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总体上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具备以下技术优势:一是有效丰富机械产品的功能,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机械产品实现了电气技术的控制功能,通过电路设计和电气控制元件的加入,不仅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更使机械产品的功能得到大幅提升;二是机械工作的精确度显著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应用了传感器、数据分析和自动控制技术,对于机械动作的执行能实现检测状态下的补偿与校正,有效降低机械误差造成的影响;三是机械产品工作的可靠性大幅提高,电子控制系统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控制结构,使机械结构得到了简化,机械零件产生故障的概率随之降低,同时利用电子控制技术实现的自动诊断、故障检测、故障预警、自我保护等功能有效避免了严重机械故障的发生,机械工作过程的安全性也显著提高;四是机械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后,机械产品的很多操作通过预设程序来完成,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对机械产品的控制与调整,与传统的人工作业相比较,操作的便捷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优势
        2.1拓宽农业机械的功效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传感测控和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和接口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效融合,这能够将更多农业机械功能进行高度整合,实现农业机械可靠性高,功效强的发展趋势。
        2.2提升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项技术高度融合的有机综合体,从设备结构上可实现农业机械技术结构的精简,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因此,农业机械作业的规范性与精确性更高,加快了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
        2.3推进农业机械智能化进度
        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微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智能化零件逐步替代传统机械的设备零件,优化了机械设备系统,拓宽了农业机械的使用途径,助力农业机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农业机械可以实现设备自我故障检测,故障自修复以及远程动态监控等。
        2.4提升农业生产的人性化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自主诊断、自主监控和报警等功能,这些技术在运用在农业机械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身安全风险,机械维护更加方便,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农业机械的结构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人员机械可操作性更强。
        3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的促进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对农机化生产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机械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与反应速度,并减少人工操作的步骤,且农业机械执行的工作任务更加精细标准,农业机械作业过程具有了更加明显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特点;另一方面,农业机械作业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显著降低,很多机械异常状态在故障特征出现的第一时间就会被监测系统发现,并得到及时的处理,对于可能造成的重大故障,机具还会自主进行干预,中断危险位置的动力,使机具安全性得到加强,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到进一步保证。此外,利用电子控制技术,农机使用的便捷性提升,对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相应降低,农机作业中的合理性得到提升,驾驶农机的失误明显减少,利用功能齐备的人机交互协同,农业机械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实施也变得更加规范。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发展趋势
        4.1智能化
        所谓的智能化,在本质上其实指的是在原先就存在的基础上加入现在的人工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加强机电产品的智能化功能,使得后续研究的产品可以与人类的思维逻辑更加贴合,更能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使得产品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意义。
        4.2数字化
        由于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但在机械控制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还可以将它应用到电子数字化的控制技术当中。比如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等更为现代化的电子科技产品。而且,由于现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也为机电的数字化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数字化一定会成为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方向。
        4.3模块化
        在实际生活中对机械电子产品的要求一般都是朝着模块化的方向发展的,但是这一种技术的开放是十分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阻碍因素,就是机械电子一体化的技术种类过于丰富,在针对于某个问题进行模块化的开发研究的时候就十分困难。所以相较于其他领域,单元模块化的发展较为滞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发展潜力巨大。
        4.4网络化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科学技术在网络和其他许多领域的工作中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是对于机械电子技术一体化来说,还需要在技术化、科学化中逐步加入网络化,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要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加大对这方面的科研技术资金的投入,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电子技术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具体推广和应用,以及具体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使得大家更加了解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促使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关注农业机械应用,推动农业机械的发展进步。国家应该更加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的深入结合,以便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机电一体化的共同发展和紧密联系,推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机电一体化不但可以运用在农业机械的解放劳动力之上,在未来还可以拥有更多不同的功能,并且不断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和人工智能的互相补充,最终将人的劳动力从劳累的农作中完全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大方捆打捆机压缩室的缩比模型及其电液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20.
        [2]权淑青.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194-195.
        [3]古再丽奴尔·斯坎旦尔.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15):139-140.
        [4]杨晓梅.试论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10):121.
        [5]赵彦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广西农学报,2019,34(02):62-66.
        [6]孙波,王晓艳.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及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8,8(10):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