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黎仕荣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黎仕荣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现代林业健康快速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下育苗和移植造林。
        身份证号码:53082419920907XXXX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现代林业健康快速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下育苗和移植造林。但在林业苗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所以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加强对关键因素的把控,不断培育和引进优秀的人才,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育苗依林移栽技术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
        引言
        在进行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时,应结合林业工程所处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变化趋势等确定合理技术,并在标准技术支持下降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难度,发挥各项技术的现实作用,为林业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应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整理出来,强化林业部门对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实施要点及相关技术的了解,避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因缺乏合理技术而出现的问题,促进林业发展。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因此要选择优质的种子作为种源。苗木的种源来自植株的母体,也就是说母体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好坏。因此在进行种子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全面了解植株母体的情况,进行优质的品种的筛选,把成长性好的植株作为种子的来源。选好的种子首先要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然后对其进行消毒,消除种子身上自带的病害和一些虫卵。之后进行种子催芽工作,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温度和湿度,保证种子的出芽率。在种子出芽之后要进行二次筛选,筛选出强壮的种子进行育苗工作,去掉出芽不好的种子。
        1.2育苗环境的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育苗地的选择问题,苗木只有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够健康成长。在进行育苗的选择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相关的土壤和水质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选择排水条件良好、土质疏松且养分好、没有病虫害的育苗地进行种植,同时还要做好消毒。另外,要针对不同苗木的特殊要求对相关的土壤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造,如通过添加草木灰的方式改善酸性土壤的环境或者加入松土对碱性土壤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从而为苗木提供良好的土壤供应。还需要对空气、水、光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技术的优化,保证育苗地符合种植条件。
        1.3育苗地的选择
        育苗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树苗的最终发展,因此要谨慎选择育苗地,充分考虑育苗地的土壤肥力、区域水位、土质情况等对苗木的影响。参考大量的实践经验,轻壤土、沙壤土和壤土都十分适合苗木的成长,但是根据种子品种的不同,对土壤的性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垂柳适合在盐碱性的环境中生长、松树适合在酸性的土壤中成长,根据苗木的不同因地制宜的选择相应的土壤生长环境。应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土壤当中也存在病虫害问题,它会直接影响种子的出芽率,同时对苗木的生长也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对土壤进行消毒驱虫工作。
        2移植造林技术
        2.1科学选择造林时间
        在苗木完成培育时,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移植造林工作。应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比如,在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时间集中在3—5月;在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适宜时间应适当提前,时间集中在2—4月。在此时期,苗木正值萌发阶段,环境温度有所上升,科学完成苗木移植,有助于保障造林绿化建设品质,提升苗木移植成活率。若苗木移植期间出现突发性恶劣天气,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苗木受到的影响。


        2.2设计造林规格
        造林规格以0.067hm2育苗地出苗量满足1.33hm2造林地用苗需求为准。在移植造林期间,移植苗木胸径为4cm的小型乔木长势高度应不小于40cm,大型乔木长势高度应不小于120cm。在确定造林与苗木移植规格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工程的具体设计内容,参考林业工程环境条件,综合苗木移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科学完成移植造林各项参数的调整工作,以确保苗木移植造林的成活率。
        2.3苗木在移植过程中的要领
        在对树苗进行大规模的移植过程中,务必熟悉苗木移植造林技术的要领,尤其是在树苗的移植过程中确保树苗是活着的,这是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完成树苗的移植栽种之后,下一步就是做好移植后的树苗的相关保护工作。避免在对树苗进行移植和栽种的过程中由于不当的操作导致树苗的树枝和树苗的根茎造成一定的损坏,要确实保证树苗根茎的完整程度,确保进行移植的树苗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在提升树苗的成活率。在树苗的移植搬运过程当中,首先要找到水分含量多的泥土对树根进行全方位的包裹,进行运输时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来往的车辆,防止与其他车辆剐蹭,造成树苗根茎受损最终无法活成。移植栽种的地址尽量与原位置不远,防止水分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流失。为了保持树苗的整体湿润程度,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对树根进行喷水作业,保证树根有足够的水分汲取,从而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导致树苗在移植之后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人为。因此在对树苗进行搬运移植时要提起十二分精神,当树苗到达指定地点之后第一时间进行栽种。栽种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下面的操作。及时给树苗浇水、施肥,随着树木的不断成长要及时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以及预防病虫害的出现,要借助科学的勘测手段实时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保证树苗茁壮成长。
        2.4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苗木种植完成以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病虫害的威胁,这会大大影响苗木成活的概率,降低苗木的生长质量,在苗木移植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病虫害的概率,否则会给整个移植造林工程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做好苗木移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需要研究和了解当地病虫害的类型,这样能根据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制定预防机制,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其次,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机制,科学确定病虫害的防治时间,尽可能避开高温天气,选择阴天喷洒杀虫剂,这样才能更好保证杀虫效果。而对于季节性的病虫害要在苗木发芽期间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春季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较有效,如果是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喷洒农药,还能避免起到细菌滋生的情况。最后,如果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病虫害的情况,要及时对苗木进行修剪,清除病枝,以免影响其他树枝的生长。
        2.5加强肥料的控制
        在培育树苗的成长阶段加强对肥料的控制,提高树苗的品质。在进行苗木培育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对土壤的选择工作,根据树苗的成长状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施肥工作,精准控制化肥的用量。栽培树苗种子时要为其提供足够的肥料,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供给充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作为国内生态环境建设较为关键的项目,应借助苗木栽培、造林建设等项目,有效扩建国内绿色生态规模,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开展林业苗木栽培、造林绿化等项目时,相关栽培人员应科学使用各类绿化工艺,顺应林业工程建设预期目标,增强苗木生命力,减少苗木死亡,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0(20):72-73.
        [2]谢湘生.论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8):159-160.
        [3]张少杰,王晓艳,陈春.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河北农机,2020(8):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