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相关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汪德华
[导读]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我国各行各业的进步,岩土勘察工作就是取得较多成绩的其中一个。
        身份证号码:232301198204097XXXX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着我国各行各业的进步,岩土勘察工作就是取得较多成绩的其中一个。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工程项目施工的一手资料,同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案,勘查结果与勘察报告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施工作业方案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带来影响。而地基处理属于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能否对地基处理工作予以优化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相关问题;探讨
        引言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如果可以加强对地基处理问题的分析,就能够为地基的稳定性提高强有力的支持,提高岩土工程中的实际勘察效率,可以为当代工程建设科学合理的进行提供参考。所以,在岩体工程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应该对相关的地基处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并进行应用,防止地基的功能出现问题。这样便于岩土工程勘查中地基问题的有效处理,提高工程基础结构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1地基处理以及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概述
        从建筑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地基主要为承载上层负荷的土层或者岩石,建筑物通过地基处理能够保证建筑自身牢固性,在地基处理中,应保证其处于稳定状态,不易受到人为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防止地基出现滑动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建筑场地中的环境特征、岩石特征、地质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并查明其详细情况,最后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实际上就是对建筑场地当中的具体地质条件运用定量方式进行分析及评价,勘察工作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设计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岩土工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2.1置换垫层法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地基处理时,置换垫层法是最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松软和地质不均匀的情况,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置换垫层法主要是借助相关机械与人工去除原有的淤泥软土等基层材料,并利用强度系数高的天然砂砾进行填充,换填深度要控制在两米以内,并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置换完成后要分层检测压实度。在置换垫层时,一定要合理保证砂粒的石块粒径以及含量,最大程度的避免地基沉降。
        2.2静载法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广泛,静载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需要模拟建筑工程地基实际情况,结合曲线分析分析建筑工程地基的承载力。在利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法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明确单桩竖向抗压的承载力,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求。在处理地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测定桩身的内力,有效处理地基结构。利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法的过程中,保障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符合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在实际处理阶段,需要测定桩身的内力和变形情况,利用桩身抗摩擦阻力,使地基承载力因此提高。
        2.3粉喷桩复合处理法
        粉喷桩加固地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粉体喷射装机在钻孔过程中,用高压空气将粉状固化剂以雾状喷入被加固的软土中,并借助机械上特制的钻头叶片的旋转,使固化剂与原位软土就地被强制搅拌混合,从而使桩位原土变硬。固化剂会在吸水后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因而可改有效改变软土性能,从而形成一种承载力更高并且水稳定性更强的新桩体,同时桩体也可与桩间土交叉作用,形成一种具有高强度承载能力的复合地基。在实际工程中,水泥和石灰是粉喷桩所采用的常见固化剂,所以粉喷桩的桩体大多由水泥土桩或石灰土桩构成。如果以水泥为固化剂,水泥需要在具有活性的粘土中进行硬化,通过水泥吸水后的水化反应,从而把土颗粒凝结成土团粒,随着化学反应的不断深入,会逐渐产生微晶凝胶,该凝胶不溶于水并且会在空气中硬化,进而增加软土强度,并保证加固后的地基具有很强的水稳定性。

如果以生石灰作为固化剂,由于生石灰遇水会膨胀、发热,并与土壤中的离子进行化学交换,从而产成碳酸钙、火山灰等化学产物,这些化合物会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变硬,从而可有效促进桩体与桩间土的固结,进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石灰土,从而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加固。
        3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对策
        3.1运用先进勘察技术
        勘察工作在开展时,勘察单位应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保证勘察工作整体水平,在此过程中应形成长远眼光,立足于未来发展。在勘察分析时为了保证获得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可以运用高密度点法以及多道瞬间态面技术。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各项工作在开展时都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进而使工作实现精准、简单、便捷。同时勘察工作开展时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勘察效果得到比较充分的保证。
        3.2规范岩土勘察工作
        为确保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的科学性,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对整个工程的结构形式、成本、材料使用标准要求等有全面的了解。对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和实施流程进行清晰的规划,编制系统的勘察纲要,严格根据纲要来做好岩土勘察作业。由于岩土勘察作业往往会因为实际环境、技术方法和人员专业性等因素而受到影响,为确保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完整准确,应当选择有针对性的验证与检测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岩土勘察作业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扩大勘察区域,以保证数据资料具有代表性与适用性。最后还应当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主动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根据岩土勘察标准流程进行作业,科学应用相关技术设备,对整个勘察作业有全方位的把控。
        3.3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操作能力
        在开展地基处理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时,要想使施工效果得到充分保证,可以将工作人员操作能力提升作为切入点,保证人员能在执行地基处理以及岩石工程勘察任务时得以有效进行,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出明显规范性,通过规范性的增强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保证整体操作效果。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参与集中培训,使他们更多了解工作中涉及到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演示,进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操作流程的了解,为之后操作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在操作开展时可以对工作人员操作进行监督与管理,进而为工程顺利进行得到充分保证。
        3.4严格监督施工准备过程
        在进行地基处理时要加强监督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有完善严格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施工的正常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工作可从下面几点着手:①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是正常开展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健全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②严格执行监督工作,选择高素质监督人才组建专业的监督队伍,依据监督制度和监督流程严格执行监督工作,进而保证地基处理的高效科学。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是保障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重点因素,依靠科学的岩土勘察工作能够为地基处理活动带来准确翔实的数据资料,以便于设计人员编制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工作方案。在施工作业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勘察方法,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结合地基处理作业促进工程项目安全稳定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亚新.建筑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重要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20,46(03):57-58.
        [2]田玉光.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的处理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06):133.
        [3]付朝东.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02):164,166.
        [4]蔡小刚.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法与应用分析[J].城市地理,2018(2):62-63.
        [5]韩金亮.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