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00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景观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景观设计在道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简要分析了道路的景观特性,从道路的景观要素等方面探讨了道路线形设计与景观的协调,并论述了道路景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评价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道路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们对国现代道路的建设和要求不仅注重道路能够安全、快捷的通达,而且更加注重于道路的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等。这就要求除了对道路进行结构设计,同时还要着重研究现代道路的沿线景观设计,需要更合理地协调道路的安全通达性与道路沿线的人文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道路景观特性分析
1.1 道路景观分类
路的景观以路权来进行划分,可分为自身的景观和沿线的景观。自身景观是泛指道路线形、道路构造物、服务设施和绿化等景观。沿线的景观是指一条道路所处的一种外部环境,也是每条道路的整体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驾乘道路人员的主要观赏的对象。
1.2 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道路线形设计中应考虑道路景观特性有:带状性、动态性、四维性和多元性。基于其设计特性,给出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应为: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兼顾效益[1]。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安全性原则,道路的功能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道路交通的功能,在其设计中必须能够满足其安全性。
2)地域性原则,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文化类型和风俗习惯等,从而设计出一个别具一格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
3)可持续原则,应严格遵照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使景观体系相和谐,达到与社会、生态和其他经济效益系统的协调与和谐。
4)动态性原则,应要考虑道路景观在驾乘用户的视野中是一连串动态的图景,需考虑景观的渐变性和协调性,从而设计出合理而美妙的动态景观。
5)综合性原则,不仅要将道路平纵横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性设计,同时将整条道路自身的结构和沿线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然的系统与人工的系统相互协调统一。
2 道路线形设计与景观的协调分析
在道路线形设计中,设计者应要尽可能地维护自然之势,并且充分地与沿线地区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相协调。具体设计要求[2]一般应包括:(1)尽可能维护沿线自然景观的完整性;(2)保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性;(3)尽量保证道路景观的多样性;(4)充分考虑景观的地区特性。
2.1 道路外部景观的协调
(1)维护自然之势
线形景观设计注重“势”,点式景观设计注重“形”。线形景观设计应保证道路线形、坡度、分隔带、绿化等连续、顺滑、自然,具有良好的通视效果,与环境景观要素兼容协调;沿线点景观应给人以清晰醒目的印象,色彩协调,高低连贯、风格统一等。因此,在对道路的线形景观设计中了,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持道路线形设计顺应自然,而且要保持道路的纵向契合性,维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2)营造动景氛围
道路景观主要是以动态景观呈现,车辆行驶在道路上,地形地貌、植被、色彩等都在道路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地变化。因此,在道路线形设计中,应营造一种道路“动”感行驶的氛围,道路的线形变化、结构建筑物的形态、色彩的渐变以及对绿化方式的选取等都应充分地配合外部环境的发生变化,从而才能使得道路更具景观生动性。
2.2 道路内部景观的协调
在道路自身设计中,包括道路路面及沿线设施、边坡、绿化等也要做好与景观的协调。
在路线线形设计中,通过路线的曲折起伏变化,使道路线形与沿线地形的高低错落、绿化等配置相协调,保持线形流畅和视野开阔,并利用好沿线景观,将景点设置在曲线外侧。
对于路基边坡设计,要以自然流畅缓坡为主,路基要与原有地面形态相协调,同时融入道路外部景观的效果,使道路内外景观相协调。
在路面及沿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中,应将其中的路面、交通标志及标线、护栏、路缘石的沿线整体景观外形及沿线装饰材料色彩等与沿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结合予以协调。
在绿化设计中,要贯彻和谐理念,以改善视觉环境、有利行车安全为重点,在分段栽植不同树种时要避免树种高度、色彩的频繁变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
3 道路景观评价方法分析
3.1 景观对线形设计的要求
在道路景观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景观实用性评价,经过评价后再对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实用性评估和技术性改进[3]。这不仅要考虑建造成本、管理费用、安全、舒适、美学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环境、生态环保等。景观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因子高度综合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确定和选择会因各项目评价的侧重点不同而不同[4]。
3.2 景观评价原则
在道路景观评价中,应考虑几项原则:
1)系统性,道路评价指标应包含道路景观的各个层面,将各项评价指标系统地综合在一起考虑,同时,评价指标应具有可行性,且不违背现行的标准规范。
2)客观性,对于评价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在评价中,注意是评价人员的代表性,应避免评价人员的倾向性,并尽量减少人的主体性。
3)可比性与一致性,各方案应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在考虑方案的侧重点的同时,也要在全局上进行评价。
3.3 景观评价方法
近年来随着对道路景观的发展研究逐渐深入,其评价方法也日趋多样和科学合理,其中有:
(1)综合评价指数法
就是通过对道路景观的各组成要素(如地貌、植被、水体、色彩、独特性、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进行全面评分,来确定道路景观区域的价值。对各项指标和要素的价值进行了加权综合评分,该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和真实反映道路景观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且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评价,可在不同景观类别间进行比较。但是需要详细制定各要素的评分标准,且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项复杂的决策过程,它通过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相关的要素进行分解,归类建立一个有序的递阶程序,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对没一层次的要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从而进行有效地决策。层次分析法是进行道路景观的交通安全评价的重要方法,能够为其评价提供有效的手段。
(3)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一种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可将定性的模糊评价指标分析转为一种定量的综合分析,该评价方法的综合地考虑了对于评价指标系统内部影响关系的客观复杂性和系统外部影响因素的模糊性;但在数学综合评价过程中该指标的权值确定也是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
4 结语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主要从道路景观的内涵、设计内容、评价方法及流程上展开阐述。道路景观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也是相当复杂的,需综合考虑交通安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融合了多学科交叉等内容。目前,道路景观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进行道路景观评价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及权重,降低其主观性,还有进一步的探讨空间。
参考文献:
[1]黄潇.道路景观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2]梁瑜.道路设计中的景观要素[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王宏凯.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
[4]叶亚丽.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