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43012119831119XXXX 2.身份证:43082119851009XXXX
摘要:工程总承包是按发包人要求,承包人对其总承包的工程进行设计、采购、施工,按照总承包合同约定完成相应工程任务,并对工程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全面负责的方式。工程总承包运作与传统平行发包模式——设计-招标-建造(DBB)存在差异,发包人和承包人责任界面发生变化,合同价格、质量标准和工期之间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在梳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已有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控制方法的局限,建立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体系,并提出工程总承包项目造价控制建议,以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1EPC总承包模式基本概述
EPC承包模式主要就是对项目的计划、实施和设计等环节中进行管理的方式。根据相关合同的规定,对承包方中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管理和控制,来实现对项目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负责。其中,在所有环节中,设计部分是最为主要的环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该环节在施工中起到了计划性的作用。而在采购环节中,往往是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的重点,在该环节中,关系到材料的购买、施工的整体进度、质量等多个方面。施工环节主要就是将合同和项目资料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整体上提升整个施工项目的实施和进行。
相比于传统的项目建设方式,EPC有着更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问题,自身承担的风险项目也比较多。这就需要承包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着很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可以将整个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充分的考虑进去,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首先,即为合同的方面,总承包商就是合同的重点部分。总承包者要对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建立,并对合同的内容以及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负责和引导。如果采用分包的形式,则也需要同时订立相关的合同,保持管理和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其次,在EPC模式下,需要对建设项目的整个设计环节,以及每一个建设项目的步骤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对建设项目的有效控制,减少成本方面的浪费。由此可知,使用EPC模式,既可以使得建设项目更加有利于管理,更加有利于节约资源,提升利用率,更可以保障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
从客户方面而言,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全部资金,是指建设前的预估资金或者建筑过程中实际投入的资金。从承包商方面而言,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实际使用资金或者合同签订时的工程价格又被称为承包价。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合理有度的手段管理对管理造价资源进行合理把控,从而对造价进行管理控制的系列活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包括工程造价确定、工程造价控制两方面,而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合理管理调控,保证工程建设获取最佳效益,使其中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3.1控制限价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控制限价可划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勘察费、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总承包其他费。这其中主要挑战在于确定合理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实践中,对不同专业可采用差异化的限价控制措施,如对于土建等相对容易控制的部分,依据设计概算指标,并结合同类其他工程的消耗量指标、工程量指标、单方造价指标等,采取上下一定幅度的调整,进行总价限价控制。对于内装、外装、智能化系统等相对难控制的部分,依据发包人要求,剖析同类工程的效果、标准,通过子系统拆分的方法,尽可能准确测算专业工程限价。此外,也可以根据功能需求,确定不同功能需求下的限价。同时需要约定是否允许在满足总价条件下进行不同专业工程或功能需求分项限价的相互调整。
3.2采购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总承包商可在供应商招投标竞争过程中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时,应选择最具经济性、实用性的供应商,不仅要保证提供的材料与设备符合施工要求,也需在最大程度上控制采购成本投入。招标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文件进行制定,避免因合同疏漏造成经济损失。在初步设计阶段,即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初步制定。根据工程设计对所需材料与设备的价格进行合理概算,通过对材料的品牌与档次进行合理限制,可与供应商进行针对性的询价摊铺,根据项目实施与市场调查情况,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与设备。在询价采购期间,很多材料无法在短时间内购买或者运输成本过大时,需要及时反馈并与设计师、业主共同商讨,同时了解其他类似材料与设备的价格与性质,探讨是否可用其他类型材料或设备进行替换,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材料采购价格过高或者材料缺失导致工程项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工。总承包商应选择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材料信息共享平台,订立采购框架协议,及时获取材料信息,减少价格问询环节花费的时间,提升材料设备采购效率,在有效节省工期的同时实现工程造价管理。
3.3施工图预算审核
根据合同约定,工程承包人完成设计后须提交发包人审核,一方面需要审核是否满足发包人要求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审核施工图满足需求前提下的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人上报施工图预算通常不会高于投标报价,对此,会认为提交的设计文件标准或档次偏低,应重新修改设计,也可约定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范围内,认可承包人的合理利润。
3.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的造价控制主体是施工单位,但是业主依旧保有对施工造价的基本权益。同时,在该模式下,施工造价的成本都是处于打包支付的情况,一旦出现成本超标的情况,结果主要还是需要施工单位来承担的,因此,在该阶段中,施工单位是造价控制的主体。同时,在该阶段中,业主的在造价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能依旧是审核和监督。例如,主要的职能领域在于审核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审核规格问题,审核工程进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业主的控制层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需要形成信息开放的共享机制。双方需要构建互通有无的信息交流平台,完成基本的信息交流工程,尤其是在信息共享、工程进展等多个方面来尽可能最大化的工程透明度。最好的情况就是可以派遣相关的工作人员到项目管理团队中,这样不仅可以最大化的实现监督和管理,更可以最大化的实现信息的沟通和共享。
3.5结算和审计
若只有设计方案无施工图和仅有功能需求部分,此部分需要承包人完成施工图,并主要审核施工图预算是否在约定标准范围内;通过审核的施工图,要按照审图后的要求实行投标价包干,审图后发生的发包人要求的变化属于设计变更。
结论
综上所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建设领域的新型承包方式。EPC总承包商应不断提升自身项目管理能力,实现多方资源的整理,同时利用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性的基础上,按照合同要求工期与经济投入,合理控制实际工程造价,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森.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试运行全过程管理[J].中国勘察设计,2020(9):77-79.
[2]李晓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与改善措施[J].中国公路,2020(8):116-117.
[3]文孟胜.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8,3(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