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如何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 张巍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巍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中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局  江苏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中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是中国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对水污染的防控是至关重要的。水污染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范围广、程度深。因此,想要防控水污染就必须提高对水污染监测的水平,从而实现对水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基于此,论文深刻剖析了水污染监测的价值和意义,针对目前的实际监测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方法和建议,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污染监测;质量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环境污染中,水环境污染问题最为严重,一旦水环境遭受破坏,不仅对周围的环境会造成影响,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对水环境治愈加重视,需通对过水环境监测加大对水资源的考察,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及对质量控制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1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尤其是水污染治理效果显著。但结合总体发展形势进行分析,水环境治理针对性不强,仍需进一步改进。水环境监测作为提供水污染治理依据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目前的工作要求,需不断调整,维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详细性,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水环境监测是保障人们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项目,监测中获得的数据便于相关部门和人员快速研究水环境,并根据区域特点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保障治理工作的实施。此外,水环境监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水环境的监测质量,真实反映出水环境现状,并为后续工作的开展、设备选择及技术落实提供依据,因此要加大水污染防控和治理力度。
        2水污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水污染监测意识
        首先,水污染的监测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但是在监测过程中部门之间无法做到有效沟通,以至于后期监测结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其次,水污染监测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没有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次,监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监测人员在获取监测报告后,对之后一系列工作缺乏重视;最后,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全面地认识到水污染监测的重要性。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水污染监测整体质量难以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2.2监测技术
        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的技术在不断的创新研究中,有关部门在技术研究方面始终保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投入充足的资金和精力用于技术研究,然而在实际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滥用监测技术的问题却时有发生。由于监测技术越来越多,既有常规监测、动态监测,又有应急监测、特殊监测,那么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但不免有些工作人员在选择监测方法上缺乏科学依据,自身的知识框架较为落后,对技术的应用并不合理。
        2.3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部分工业园区管理机制方面,工业园区是水污染源头之一,污水处理和排放的中间环节多,可能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如果这些部门无法实现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就很容易导致污水处理问题的方式。具体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各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机制,监管工作不到位。工业园区由于资金有限,没有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或有污水处理系统但没有正确使用,忽视后续维修工作等,继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造成水污染事件。



        3水环境监测优化对策
        3.1健全水环境监测机制
        有关部门应对当下的水环境监测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统一管理各项工作的数据与标准,制定工作中所需要执行的流程与方案,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模式、数据分析流程、管理工作理念及数据发布方式等,制定出具体的管理流程,使我国各个地区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趋于一致化,为全国各地的水环境监测数值的汇集提供便利条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资质评审制度,用于督促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具有较高的实践作用,是从管理中保证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环保价值。各个部门可以适当的改变管理模式,与其他社会机构结成高效合作的伙伴关系,选择与实力较强的水环境监测机构合作,满足当下水污染问题的质量监测需求,可以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更真实的数据支撑。
        3.2加强常规监测
        水污染常规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其监测效果将会对水污染监测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保证常规监测质量的先决条件就是构建相应的管理运营体系,并在监测设备的选用、维护中投入相应的资源。通过定期、定时段开展常规监测作业,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水资源发生的异常变化,确保在发现问题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3做好监测过程的监督
        水污染监测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分析和监测样本,这是整个水污染监测结果质量的直接体现。这项工作对结果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及时地对样品进行监测分析。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对所用设备、仪器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样就能从多方面保证监测结果的质量。在对水污染严重的样本监测中,一次的样本分析只能得到初步结果,如果分析深层原因,就需要进行二次采样。这就需要对样本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标记。如果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稀释样本来查看真实的水污染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要求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必须保证所处实验室能够真实有成效地监测样本,要提前对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包括盛放容器进行分类,保证试验分析能够顺利完成。同时,还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包括绘图、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方便后期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出结果。
        3.4强化员工综合素质
        人为因素也是干扰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人为因素的把控,相关部门及企业可通过人员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与素质,让他们掌握更多先进知识和技术,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企业可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的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之后开展考核,只有成绩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作业。实行定期抽查,了解员工知识掌握的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并给出改进建议。定期开展员工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者要重新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适当采取奖惩措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自身潜能,提高工作质量。在培训教育中增加职业道德、思想政治内容,以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应该为员工提供进修机会,不断提高员工能力,增强归属感,并不断开展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水环境监测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水污染防治是我国环保事业的重要内容,呈现出污染源多样化、治理难度较大、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特点。针对当前较为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应不断提升监测技术和防治技术水平,一方面要加大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应发挥出3S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并对相关防治技术进行优化,从而促使水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与改善,实现水环境监测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星星.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及控制技术优化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31.
        [2]提高地表水环评科学性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J].环境影响评价,2019,41(06):3.
        [3]王玮.环境监测中如何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J].山西化工,2020,40(4):222-223+226.
        [4]马慧.论环境监测中如何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1):153-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