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 冀家轩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冀家轩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交通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身份证号码:21072719900722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交通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施工是道路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市政公共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研究市政公共工程道路施工技术,提高道路施工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案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基于道路建设技术在市政公共工程道路中的重要性开展研究。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实践过程中,从建筑的现状入手,了解路基工程对市政项目的影响,并运用技术提升路基的稳定性。根据现有要求,以路基技术为基础,保证了施工质量并满足施工要求,为项目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必须要提高路基施工的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工程进展、施工环节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路基的性能。
        一、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
        在市政公共工程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建设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工程师的工作是基于路基的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当路面因路基状况而受到影响时,有必要使用建造路基的技术来改善。如设置透水层,减少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然后使用土壤置换解决的方法支撑路基承重能力,再例如,使用轻质土壤材料,减少路基负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路面质量受土壤影响,非塑性土壤是最好的底土,因为如果是塑性土壤的话,水将使其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较差的承载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有必要了解路基的构造技术并有效地使用它。
        二、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市政公共工程道路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路基施工质量和公共工程道路的质量。公共道路必须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因此道路底部必须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是,在某些地区地下土壤层的强度还不够,因此,当发生灾难时,会发生下沉或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安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区域用硬度强的土壤补充。另外,市政公共工程的道路不能是直的,例如城市道路中存在的斜坡,在建造斜坡时,需要增强抗雨水侵蚀能力并确保市政公共工程道路整体质量。同时,由于道路强度不足,一般市政规划设计部门会采取在土壤中添加坚硬土壤或其他高强度材料以提高土壤硬度,而这种加固方法会带来新的问题,即对于路底沉降与剩余沉降之间的关系很难控制[1]。
        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一)市政道路路基挖方施工
        在正式开挖之前,有必要将关排水工作做好,并按照现行计划进行,施工期间要注意土壤特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关的防渗工作,以确保周围的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墙体稳定性评估中,避免项目受到障碍物的影响,挖方和施工步骤要最大程度地保持斜坡的稳定性,还要保持现有施工步骤,在开挖阶段选择分层开挖,并选择价格合理的挖掘材料,在经过审查后,进行使用。在开挖阶段,尽量保持路基排水性能的均匀性,尤其是在土壤开挖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基础处理工作,应基于保持斜坡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处理好排水问题。在挖掘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材料,避免损坏附近的建筑物,另外,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在机械设备的开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要求控制道路的标准高度和坡度,来避免随意挖掘。
        (二)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天然土壤来填充路面。在此过程中,必须对天然土壤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测试,选择最适合于土壤掌握其水分含量和机械性能,保证能够更好地填方,同时,还要对于里面,提前进行路段测试并获得与建筑相关的数据,然后再进行大规模进行填充施工。重量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合理便利施工设备,测试被测土壤的稀疏指数,施工所需的压缩次数等。

在施工期间需要分批进行,必须严格控制每层疏松涂层的厚度,厚度应小于30厘米,最高不能超过30厘米,厚度长度不得超过8厘米,每层的侧面宽度不得低于路底的高度,且高度不得超过50厘米,在此之上,有必要确保压缩程度[2]。
        (三)压路工艺试验
        在回填过程中,必须提前约30天在工程部分进行压实测试,在此过程中,应对机械设备的类型,辊子的数量,辊子的速度,样品部分的涂层层数,材料性能和压实程序应及时记录,并以存储的系数作为实验的主要依据。在进行底部填充时,要清除工作区域表面的碎屑(例如岩石,杂草,农作物秸秆等),如果表层的土质和水分含量不符合测试要求时,需要对表层进行翻新压实,然后使用重型滚筒将填料压实,若路底下有泥泞,沙质或半固结的土壤,以及大孔隙和低强度软土应彻底清除。在实际施工中,应将适当的材料应用于特定的土地属性,然后进行存储和压实,以使地下土壤有效地提高强度,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倒塌和沉降的可能性。
        (四)测量技术
        测绘工作是道路建设的基本技术任务之一,长期以来,它在道路建设中已经形成了“从整体到部分”的格局,先检查后再碎损坏部位的基本测量原理,筑路技术测量技术包括中线,导线和参考点测量三个方面[3]。监控技术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无论是在施工前还是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把图纸和实际施工结合起来,确定结构和路基的具体位置线等。目标是使建筑物等详细情况在图中呈现出实际位置并清楚的进行标记。另外,测量监控也对人员进行控制和全面监督。因此,图纸的好坏就是对测量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只有将图纸了解透彻才可以按照设计确定结构,测量也将根据路基标准进行实施。与此同时,测量铺设施工线时,必须准确定位每个部分,全方位检查地基和道路下部,以确保管网不受影响保障施工进展[4]。
        (五)过渡阶段特殊结构施工
        路基施工的特殊结构阶段是指公路桥梁的过渡阶段,这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点。中国的路桥目前在此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可能会威胁车辆的行车安全,因此特殊结构阶段的建设质量必须达到标准,道路的沉降的产生是多个条件引起的,主要在厚度,结构层和桥面板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由于过渡阶段的特殊结构,所以有必要在现场评估实际图纸并采取有针对性地处理办法。
        (六)排水技术
        极端天气易在道路,造成地表水堆积,排水技术和排水系统上的优化是确保路基顺利施工的关键。地下排水可采用分散排水和集中排水,必须考虑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另外,如果地质条件良好且地形平坦,可以使用分散的排水方式,如果地质条件不太平坦,有必要使用,集中排水的方式中,可以将排水系统设置为侧沟,若降水不多,可以在路中间使用排水路,然后将其放置在路中间。
        结语:综上所述,市政公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市政公共工程的质量,对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非常重要。因此,应从挖方施工、填方路基施工、压路工艺测量技术、过渡阶段特殊结构施工、排水技术等方面加强对市政公共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其质量,让其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祥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7):55-56.
        [2]祝晓峰.关于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4):159-160.
        [3]袁帅.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2):47.
        [4]李常委.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中外建筑,2019(09):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