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6012119870313XXXX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路桥项目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沉降路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保证了市政路桥工程的安全。本文论述了沉降路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前言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需求,方便人们出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政路桥项目建设发展非常迅速,项目数量和模式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然而,由于发展迅速,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跟不上发展需求,导致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和常见质量问题,不仅影响道路的施工质量,而且严重影响道路桥梁投入运营后的安全可靠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本文以路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为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1市政路桥工程结算原则
1.1桥台基础变形的基本原理
沟段地基土空隙较大,含水量较高,压缩性较大。基于以上特点,冲沟段已成为路桥工程中最容易发生沉降的地段。由于地基土强度低,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变形。通常情况下,桥头路堤的填筑高度比普通路段高出约5-10厘米,因此对地基的附加应力较大,导致地基沉降。
1.2路堤变形的基本原理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和复杂施工地形的影响,桥台后面的土方难以压实,也难以保持土体中的含水量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未来容易出现路基沉降。此外,路桥工程投入运营后,由于车辆荷载和自重的持续影响,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桥梁断面路基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而且过往车辆荷载越大,桥台材料差异越大,沉降越严重。
1.3桥头搭板设置引起的沉降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路基上的桥头搭板通常有弹性支撑,在这种结构的影响下,离桥台越近,对土体的压力就越小,整体应力就不均匀。特别是项目投产后,过往车辆行驶到落地板末端时,这里的路基受到的纵向压力会比较大,这里的路基变形程度会大于其他位置的路基,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2.台背路堤压实度不符合要求
根据标准要求,在市政路桥工程中,几乎所有的桥梁、通道和明挖涵洞都需要回填。由于施工材料、顺序、机械、经验、作业面等诸多工程管理因素的影响,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台背回填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这也是路桥沉降段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长期的公里荷载和自然原因下,形成了地基的塑性变形,导致道路和桥梁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3.桥头引道地基处理达不到要求
通过对市政道路桥头跳车原因的分析,指出软基路段桥头跳车的常见原因是地基沉降。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图设计时,地质钻孔布置太少,钻孔深度达不到要求,未能找到软基,或未能探明软基的现有范围和深度,以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导致在处理桥头路堤软基时未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或方法。另一方面,当所采用的软基处理理论或计算方法以及所选择的计算参数与软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时,软基处理的设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会造成桥头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再者,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冲刷,会造成路堤填方流失,强度降低,这也是造成不均匀沉降的一个原因。
4施工技术
4.1皮带的设置
4.1.1表带的设置方法
路面的刚度和厚度会因车辆荷载而逐渐变化,因此施工作业宜多留80厘米左右的距离,规格通常为15毫米x15毫米(21-38)毫米。倒角:为避免因引道板转动而损坏路面结构,可对桥台端和牛腿上缘进行倒角。填缝材料:桥台与落地板连接处为填缝位置,添加填缝材料可防止雨水侵入人。常用的填缝材料有油浸甘蔗板、沥青絮、玻璃纤维材料等。楼板及楼板顶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板的设置过程中,施工技术标准应同时满足行业要求和国家标准。
基于此,可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坡度和平整度。
4.1.2地基处理
桥后软基问题要妥善处理,才能有效控制桥头跳车现象。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应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提高原有的承载力,很大程度上改善地基的原有性能,有效减小桥台与路堤之间的沉降差,最大限度地避免错台的发生。当软土地基厚度较大时,高路堤施工过程中,填土后软土地基会向两侧挤压,对基桩的压力会增大,导致桥台水平位移或转动。受此类现象的影响,伸缩缝和支座往往会受到较大程度的损坏,甚至桥面和桥台也受到损坏。因此,回填所用的材料必须减轻,同时必须提高地基的刚度。
4.3后台填充
桥头引道路堤沉降主要包括两种形式:路基体和路面的压缩变形和地基沉降。通常不考虑前者,因为影响不大。对于路堤的沉降,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填料的质量和材料本身。一般来说,轻质填料可以有效减少地基沉降,减少压缩变形。填料压实后,压缩模量可以有效提高,重复荷载引起的累积变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综上所述,在施工中,我们必须谨慎选择桥台背的材料和填充方法。
5加强市政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的有效策略
一、过渡段路基路面开挖填筑压实。市政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开挖过程中,一般有横向隧道和纵向全宽两种掘进方式,同时可以组合使用。路基填筑前,应将开挖的路基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结合路基土层的实际土质特点,进行分层检测和填筑,即分层摊铺和混合填筑,以保证路基土层的实际厚度和坚实度。过渡段路基压实作业可采用分层压实的方法,即填筑和压实作业交叉进行,保证压实均匀;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区,应适当提高压实强度,以保证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承载强度和稳定性。
二是做好过渡段路基路面排水工作。对于过渡段,水是路基稳定性和承载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路基路面施工的排水作业应引起重视。穿越路段路基路面排水设施通常采用截水沟、水滴、急流、边沟、地表排水管等。同时沟内可采用砂浆毛石加固,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板。三是加强过渡段路基养护。当路基施工打破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时,路基将承受由此产生的荷载和压力,因此有必要加强路基的维护。道路和桥梁边坡的维护主要是防止地表水冲刷边坡引起的岩土风化和剥离,保持与环境的协调。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砌石防护法,主要针对不同的路基边坡采用不同的护坡方法。路堤边坡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路堑边坡采用带窗孔的连续墙护坡;在路堑边坡中,易风化破碎的岩质边坡可采用喷射纤维混凝土或高强塑料网喷射混凝土、锚杆挂铁丝网等防护策略。然而,由于混凝土和石砌护坡造价高,缺乏耐久性,因此草护坡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第四,过渡段软土地基的加固。
6严格监控软基路堤的沉降
通过沉降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软基路堤的沉降速率,提高软基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软基路堤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路堤中心沉降率和侧向位移率小于设计要求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填筑速度,分阶段填筑路堤,避免先慢填后快填的现象。通过沉降监测,可以准确确定路面的施工时间。在软基路堤填筑高度达到设计标高的前提下,有必要加强软基路堤沉降监测,采用双重标准确定路面施工时间。连续两到三个月观察到的沉降每月不得超过6毫米。确保根据沉降曲线换算的工后沉降小于设计允许值。只有满足以上两项,才能保证市政道路路面的性能,避免桥头跳车现象,有利于车辆行驶。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桥梁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启涛 亓建新 孙天生 路桥过渡段施工问题的应对措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年
[2]王万文 路桥过渡段路基沉降控制对策分析 科技资讯 2010 年
[3]刘菀茹 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分析及处理措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年
[4]王学良 田野 浅析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知识经济 2011 年
[5]任洪光 张金超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