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邹锋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邹锋
[导读] 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合理应用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效果,还能保证效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应重点采用先进的混凝土结构技术措施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邹锋
        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合理应用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效果,还能保证效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应重点采用先进的混凝土结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搅拌技术、制备技术、浇筑技术、质量检测技术等等,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维护结构的稳定性,满足当前的结构建设和施工要求。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中相关的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建设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中应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使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浇筑技术等等,在应用各种技术措施的过程中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规避预防相关的工程质量问题,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优势。
        1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难点分析
        1.1水热化问题
        由于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无法有效排除内部水化热,整个混凝土构件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此外,一些工程需要使用精细的混凝土构件,需要一次浇筑完成,这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配料、外加剂、水灰比、骨料选择水平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1.2施工周期问题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施工材料,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会使用价格低廉的混凝土材料,或者选用一些等级和强度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这使得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一些施工队伍缺乏充分的技术交底,混凝土施工管理不到位,缺少有效的防裂措施,无法保障施工质量。
        1.3部件腐蚀问题
        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容易发生腐蚀问题,如果钢筋出现腐蚀现象,混凝土内部就会发生水化反应,使腐蚀程度加剧,进而降低钢筋连接件的强度,导致混凝土结构缺乏稳定性。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其一,管理制度方面,过去的管理制度与当下的项目运营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要围绕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开展管理制度革新工作,积极形成对于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制度。其次,为了强化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结合实际的施工计划,对于施工作业进行工序、质量等方面的监察,在规定工期内,排查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确保管理制度更好地落地。最后,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记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在企业开展其他工程时加以注意与防范,避免问题的反复出现,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视角上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3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应用
        3.1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框架
        开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只重视结构设计的部分基础,不能忽视结构框架的合理性设计。尤其是框架细节的处理,一定要符合土木工程施工标准。结构框架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础,也是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中,涉及到土木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建筑物外体结构以及相关数据,科学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长度与高度,还有纵横墙面设计比例。结构设计工作的科学开展,科学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并有效调节其他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
        3.2配比控制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会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须严格配比混凝土。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灰浆、砂石、水、辅助材料制成,材料需要由搅拌机完全搅拌,配置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施工人员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检测混凝土配合比,了解和掌握水泥、砂石等指标。为了能够根据不同组成材料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配比混凝土,应注意加入材料的次序和控制拌制时间,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3.3混凝土施工方面的技术要点
        开展有效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输十分重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求,在规定的混凝土材料标准下,一定要做好混凝土材料运输技术的控制,同时还要注意泵送技术的应用。混凝土材料运输期间,会产生很多影响因素,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泵送的时间,合理规划混凝土材料运输路径。有效结合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因素,科学调整混凝土配比情况,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是科学、合理、有效的,混凝土在开展有效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为了更好的完成运输工作,结合路程、运输方式这两点影响因素,一定要做好相关处理工作。其一,混凝土材料的运输人员,需结合环境调查与线路了解等情况,提前制定好运输方案,具体包括运输线路以及运输途径的人员工作等。结合运输方案提前做好实验验证,计划处耗时最短的运输路线,将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降到最低。其二,混凝土运输期间,非必要不能进行转移,运输人员、材料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保证混凝土运输对接及时,确保所有混凝土材料在运输到达之前不会出现初凝现象,及时运输到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地点。
        3.4浇筑
        浇筑一直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核心,施工人员做好浇筑准备工作。同时,对工程设备的配置进行检查,从施工的具体步骤入手,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材料的离析现象,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出料口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自由倾落应控制在2m以内。第二,在浇筑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将用水泥砂浆将模板底部铺垫。砂浆厚度应控制在50mm~100mm。第三,浇筑墙体部件和梁柱部件后,为了防止这两个部件的接缝发生开裂问题,需要保证部件的完整性,并静置1h~2h。第四,施工人员要遵循方向性原则进行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3.5积极采用质量检测技术
        为了保证相关的结构质量与工程标准之间相符,及时掌握结构质量问题或是缺陷问题,应积极利用质量检测技术措施,保证质量符合标准的同时,从根源入手预防发生质量缺陷问题。首先,应重点应用先进技术进行结构内部缺陷问题、质量问题的检测,明确判断有关材料、结构有无质量问题,检测结构是否存有裂缝现象、空洞现象、损伤现象等等。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超声检测技术措施,利用设备发出低频超声波,获取到相关的回弹数据值,便于掌握结构的质量问题、缺陷问题,使得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开展相关修复工作。其次,在具体检测的过程中,应健全、完善有关的检测技术方案和模式,统一质量检测的标准、内容,利用科学化的手段进行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充分彰显各方面的检查技术作用和优势,保证相关的检测工作效果,保证相关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满足当前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本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有效的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威胁混凝土结构质量。基于此,积极从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改善,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温度控制,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处理,由此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磊,赵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6):56-57.
        [2]蒋雪峰.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全面腐蚀控制,2019,33(04):47-49.
        [3]钮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9(08):99.
        [4]吴守彦.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2):104-105.
        [5]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19(02):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