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王艺润 孙明菲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王艺润 孙明菲
[导读] 本文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探讨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在充分利用宜人气候、文景相融、产业基础、中药材资源和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产业+智慧”模式,打造“中医药产业、康养旅游产业”+“大健康服务业”+“智慧康养、健康农业”集群,落实“两山”理论,推动神农架林区乡村振兴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以湖北神农架林区大健康产业规划为例
        王艺润  孙明菲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本文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探讨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在充分利用宜人气候、文景相融、产业基础、中药材资源和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产业+智慧”模式,打造“中医药产业、康养旅游产业”+“大健康服务业”+“智慧康养、健康农业”集群,落实“两山”理论,推动神农架林区乡村振兴。
        关键词:神农架林区;森林康养;产业体系


        1.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森林康养作为“两山”理论的新实践,已成为我国绿色、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对实现“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2]。
        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持续深化“一园一地一区”建设,围绕“大旅游、大农林、大健康”进行产业布局,依托林区地方特色资源,以发展农村旅游为抓手,以壮大乡村产业为目标,以促进生态保护为亮点,加强乡村文明繁荣、现代化乡村治理,全力推动林区乡村振兴。
        2. 神农架林区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分析
        2.1 区位交通
        神农架隶属湖北省境内西侧,处于湖北与重庆直辖市交界处。现有神农架机场和G209、S307国道,在建的郑万高铁在林区新华镇境内设置高铁站,将改善对外交通联系;北侧规划保神高速连接麻安高速;南侧通过G209联合宜巴高速快速联系武汉地区,进一步便捷周边交通。
        2.2 自然资源
        神农架气温适宜,被评为国内“十大避暑胜地”之一;地下水资源丰富,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有中华民族“华中之肾、华中之肺、华中水塔”的美誉;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1.1%,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5倍多,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2.3 产业结构
        201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57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5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7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3347万元,呈现以三产旅游业为引领的“321”产业结构。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等增速明显;第二产业以采矿、化工、水电产业为主,对林区财政贡献率高;而一产农业受地形、用地、生态条件限制,发展滞后。
        2.4 问题剖析
        根据前期基础分析,神农架林区制约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中药材种植、保健食用加工、生态旅游具有一定基础,但是文旅养生、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特别是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新兴健康服务产业尚处于探索阶段;②现有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诊断治疗阶段,居于医疗前端的预防、保健、健康评估、咨询等服务机构和后端的康复、护理、养老等接续性机构缺乏;③已开发的景区仍然多以生态观光为主,缺乏深度体验型产品,产品开发层次不高,且受季节影响明显;④现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康养旅游相关配套更是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外地游客把神农架作为首选康养目的地。
        3. 神农架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体系构建
        3.1 发展目标
        通过对神农架大健康资源的挖掘和培育,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新型健康产业体系,推动神农架大健康产业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初步构筑起集中医药、康养旅游、医疗养老、健康养生、智慧管理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国内领先、区域一流的健康产业高地,成为国内重要的中医药创新发展集聚基地、全域观光休闲养生旅游试验区。



        3.2 大健康产业体系发展构建
        根据资源禀赋条件与产业发展潜力差异,形成“1+2+2”产业发展格局和大健康产业结构体系,即“中医药产业、康养旅游产业”+“大健康服务业”+“智慧康养、健康农业等”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中医院产业、康养旅游业、大健康服务业、智慧康养、健康农业五大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先进、服务完善、绿色生态、地域特色的全时、全民大健康产业体系,共筑神农架大健康品牌IP。
        3.3 大健康产业体系发展路径
        3.3.1 中医药产业
        神农架中医药产业已初步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养生健康、会展营销等建立产业关联,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研发力度,拉长中医药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生产的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发展集约化、产业信息化、开发多样化、产品品牌化、研究基础化和管理制度化。
        3.3.2 康养旅游业
        整合旅游要素与健康产业要素,构建以健康服务及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包括康养小镇、田园综合体、旅游景点、度假中心等,在此基础上,康养旅游业联动相关产业链条,整体形成人流集聚、消费产业集聚,最终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3.3.3 大健康服务业
        在提高全区医疗服务水平基础上,引入专业医疗机构,形成神农架健康服务业核心发展层;结合神农架旅游、健康食品、生态环境,构建以养生、健康管理的健康服务业基础层;加强商业配套、产业配套、健康文化宣传,并延展至养老养生产业链条,最终形成具有生态特征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
        3.3.4 智慧康养
        通过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中医药管理、健康培训、公共卫生服务等全领域覆盖的智慧医疗建设,为康养人群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并利用健康大数据平台对人群健康信息进行管理与健康追踪,打通多元产业之间的互动与协同环节。
        3.3.5 健康农业
        基于互联网、数字管理的健康农业,通过产业化的农业基地建设、品牌化的农业产品打造、特色化的农旅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种养、产品的标准化加工,并能够实现线上农产品销售与线下实业门店产品的全过程追溯,打造专属定制化的健康农业发展解决方案。
        4. 保障机制
        4.1 全方位加强宣传
        高规格举办“神农架世界中医药健康论坛”,打造养生美食节、药膳大赛、高端健康论坛等活动、会展、赛事等,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视频等新媒体渠道,扩大神农架林区大健康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助推“神农”字号中医药文化逐步进入国际医药和大健康主流市场。
        4.2 提升产学研联动发展
        支持骨干企业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保健品。建立健全与湖北相关中医药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区校合作;深入推进道地药材建立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体系和高水平研发平台。
        研发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中药新药。
                4.3 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额度大、利率低等优势,争取政策性银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结合商业性银行贷款小、短、快的特点,利用新搭建的平台,多方筹集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同时,积极引进投融资新理念、新模式,将投融资对象向民间资本延伸,推广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全力推进林区市政工程和基础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志明,王悦霖,江林霖,吕洁华. 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探讨——以四川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08):177-179.
        [2]刘心雨,李明玉,余洲.图们江地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与评价研究——以延吉市为例[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1,43(01):84-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