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高盼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高盼
[导读] 基于提高城市的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对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在城市道路的绿化中,水资源也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类资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高盼
        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基于提高城市的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对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在城市道路的绿化中,水资源也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类资源。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水资源利用率,对提高城市绿化建设质量,优化绿化建设的思路有重要作用,重点探讨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融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引言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工作对于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提高对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文章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探讨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及应用,使其更好地发挥价值,也可保证园林绿化效果的长效性。
        1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原则
        1)尊重并结合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应遵循尊重并结合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不能以破坏原有生态为代价,而是尊重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做到少干预、多保护,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环境的净化功能,树立“人适应水”的意识,打造“水适应性景观”。因此,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发挥水源、植被的作用,运用生态性科学技术,积极构建市政道路景观形态,并实施有效的景观绿化设计。如利用地势较低的洼地、水塘进行蓄水,利用高坡等引导城市径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科学制定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2)结合原有海绵设施灵活设计新的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要在原有“海绵设施”基础上进行。很多城市已经建设了较多的回水、排水设施,确保在雨量较大时,可有效避免城市积水,防止洪涝发生。在设计新的市政道路景观时,应在研究原有道路建设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掌握重要设施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护原有的海绵设施,例如,设计园亭时,要了解设施布局,保证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错误开挖对原有海绵设施造成破坏。市政道路两侧均存在大量的设施,包括地上设施、地下设施。在设计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应保障两侧设施不受损坏,且能正常发挥作用与价值的前提下,实现美观性与功用性的协调发展。例如,可在原有集水井上方设置假山,运用提水装置,将集水井内的水技巧性地运输至假山顶,并在假山上设置成循环水,构筑可观性的景观瀑布。
        3)路侧绿化带设计过程中,结合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与工程建设标准,思考如何有效储存与保护雨水,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日常自然资源使用的成本,保护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与平衡建设。通过路侧绿化带的建设,储存雨水,可灌溉周边植被,同时能作为城市景观供人观赏。首先,设计合理的方案,弱化水流冲击力,借助路侧绿化带的设计,作为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的缓冲,降低水流对城市道路的破坏,提升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不仅降低了城市道路的维护成本,还提升了城市道路的整洁度。其次,建设路侧绿化带的过滤水资源系统,可有效解决城市水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隐患与危害,提升地下水位,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结合路侧绿化带的建设,阻隔道路噪音,发挥路侧绿化带的附带作用,在美化道路及储存雨水过程中,尽可能降低道路车辆对周边居民区的噪声影响,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城市污染。



        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1)合理的设计植物景观当前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能否发挥出良好的海绵城市作用,还需要对植物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部分地区在景观设计中增加了很多无用的景观,例如:墙体、门廊、雕塑、建筑等硬质景观,不仅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还会对雨水径流造成影响,所以要杜绝硬质景观的设置,而是要多设置软质景观,例如:花坛、花圃、池塘、鱼塘、喷泉等,这些景观能够发挥出蓄水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应用。
        2)注重气候环境的把控海绵城市理论在南方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因为南方降雨量比较大,很多中小城市会出现洪涝灾害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北方地区降雨量较小,而且容易出现干旱缺水等情况,对于城市的用水需求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要预先对当地每年的降雨量进行分析,明确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可基于此进行绿化景观规模的设置,同时还要根据气候环境对植物特性的应用。
        3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1)在路侧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
        除了分车绿化带,路侧绿化带也是海绵城市理论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技术引导内容之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之所以应用到路侧绿化带中,是因为该绿化结构能够切实保证雨水资源的蓄存,充分体现市政排水系统的合理性与时效性。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必须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现代化城市建设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增长,但是同时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与破坏。因此,在城市规划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将海绵城市理论灵活运用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
        2)截留技术的设计要点
        海绵城市理论是针对雨洪管理的有效应用,通常城市会受到降雨天气的影响,雨水排放量的增大为地下排水管道的负荷带来了压力,同时雨水还会降低路面的摩擦力,并将泥沙冲入到道路之中,使得道路变得泥泞。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截流技术进行有效的设计,首先要对绿化隔离带进行优化设计,对于绿化隔离带的宽度、深度进行拓展,并将净化系统与截流系统进行有效的关联,如此便可让雨水通过截留系统进入指定位置,既能够缓解排水管道的压力,还能够减少雨水的积水量。
        3)调蓄理论的应用
        调蓄理论也是针对天然的雨水资源,通过净化处理技术的应用达到更好的回收利用效果。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中,可建立独立的蓄水池结构或者利用下沉式绿地和湿塘达到更好的水资源调节应用效果。尤其是在雨水丰沛的季节,这些结构对降低雨水的径流量和流速非常重要。以湿塘为例,其结构的总体高度与常规的绿地建设地标相比略高。当湿塘的蓄水满荷时,雨水就会产生溢出效应,进入到城市排水系统中,这些水源可以在城市处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时发挥出节水并提供充分水资源的作用,且这部分水资源是已经经过净化处理的资源,可通过管道输送直接应用。
        结语
        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在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可通过行道分车绿化带、路侧绿化带等的个性化设计,缓解城市雨洪压力,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充分依据海绵城市理念,不仅要关注道路景观设计的观赏性,也要考虑景观植物成活率,更要关注绿色健康、循环发展,以此不断提升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质量,并有效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浩桦.“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研究[J].绿色科技,2020(15):39-40.
        [2]项宗信.探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256.
        [3]陈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10.
        [4]马廷婕,张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研究[J].居舍,2018(1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