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交桥上下层桥梁的同步施工工艺
关海龙
广州一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工作面叠加是城市立交桥上下层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并会对技术与流程等内容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此环节的施工方案,继而确保在执行上下层桥梁同步施工任务时,能够保证建设进程推进的顺利性与高效性。本文简述了城市立交桥的建设意义,并就施工工艺落实的关键点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具体应用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关键词:城市立交桥;上下层梁同步施工;方案措施
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在为城市带来更多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现有的交通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发达城市交通堵塞现象较为严重,俨然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大城市的规划部门从轨道交通与立交桥梁的规划角度出发,制定了科学的交通设施配套建设方案。以立交桥为例,其起到了在短时间内缓解交通拥堵状态的重要作用。因此,准确定位立交桥上下层桥梁等施工难点,并对其施工程序做深入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设城市立交桥的重要意义
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与城市人口,对城市交通网络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再加上多数城市交通网络设置较为复杂,部分高层建筑物在建设之初并没有考虑到未来该区域的交通流量变化情况,致使该部分建筑物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完全拆迁的目的,从而带来了城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与翻新困难的问题[1]。而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交通配套设施,立交桥的主要应用优势在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其也是在已落成建筑物无法去除、成本以及影响范围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一类较好的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方案。再加上立交桥施工项目经过逐年发展已经趋于完善,无论是在环境适应性上还是功能性上均突显出了诸多建设优势,可供施工人员选择的设施建设方案也更为灵活。
2.城市立交桥上下层桥梁建设施工的重点
若有在已经完成基本道路建设区域的立交桥项目建设需要,则该区域多具有交通压力大、人口密集与建筑林立的特征,属于城市中心或重要的交通节点[2]。此类区域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对项目的施工建设周期予以控制,且需要最大限度地缩减施工程序,继而帮助缩小对周边交通运输环节的不良影响,从而完成预期的施工建设任务。
通常情况下,上下层同步施工是城市立交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施工方案,相较传统建设技术,此方案的落实代表着同一工作平面内,不同班组工作区域重叠情况较多。简单来说,在执行上层建设任务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上层施工零部件掉落至下层的现象,继而对下部的人员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确保上下层施工同步的协调效果并做好有关设备机械的安排工作,同时保证顺利推进施工进程与施工安全性,成为了相关建设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具体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1地基处理
作为与最终桥梁结构承载效果与支撑结构稳定性息息相关的位置,地基部分的建设质量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技术部门与施工单位需要在正式施工前详细考查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且应对地基所在区域的地下结构与地层分布特点予以深入分析,做好详细的调研工作。对此区域进行实地勘察时,则需要确保地下结构还原的完整性,继而确保所应用的施工与技术方案,均能够对应准确的建设数据库平台,为提升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奠定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由专业人员对现场施工进度与细节安全性予以把控,例如,需要设置专业班组以对应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材料存储加工工作等[3]。另外,由于推进各个施工进程均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空间,这就需要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从而确保多方需求获得足够的满足条件,实现预期的地基处理目标。
完成施工现场的地基处理任务后,其构造的平整度与压实效果,均要由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其与预设施工标准相匹配。若发现现场存在凹凸不平现象,则应确保原因定位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且需要制定并落实与之匹配的相关措施以解决对应问题,为后续顺利推进钢管柱安装进程提供完备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钢管柱的特殊性,使得其对于地基处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确保其接触面的平整性与使用安全性,以保证在推进后续支架安装进程时满足其承受压力极限条件。针对经常应用的钢筋、混凝土等重要施工材料,在正式进场前,需要由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对其性能进行验证,从而确保所应用的材料与当下施工项目的材料应用标准相匹配。表1为常用钢材与混凝土物理性能指标表。
表1常用钢材与混凝土物理性能指标表
混凝土
|
钢材
|
密度(kg/m3)
|
2.50E+03
|
7.85E+03
|
线胀系数/℃
|
1.00E-05
|
1.20E-05
|
弹性模量(N/mm2)
|
Ec
|
2.06E+05
|
剪变模量(N/mm2)
|
0.4Ec
|
7.90E+04
|
3.2钢管柱安装
执行钢管柱安装任务时,其所需材料多数为定制,通常需要委托厂家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完毕后发出通知,并由专业运输车辆进行运输。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则应由专业人员对钢管进行检查,观察钢管表面是否有较大磕伤与较深划痕,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拼接钢管设备。同时,在正式作业前,需要使用专用设备按照不同部位要求拼接钢管。例如,若运送到现场的钢管规格为5米,则需要使用螺栓对两段钢管做拼接处理,以满足现场使用需求。
通常情况下,用于立交桥项目建设的钢管柱标准长度为固定规格钢管柱的3倍,因此在进行拼接时要求的钢管柱为三根,且需要在完成拼接任务后对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予以核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需要使用到承载能力在50吨以上的起重机,因此在执行吊装作业任务前,应将该路段交通进行封闭,且需要提前做好各类材料的试验吊装工作,并设定其试验高度在30至50厘米范围内。在确认结构稳固效果后,则需要按照“先横后纵”的顺序进行移动,且需要在过程中对垂直度予以严格控制,确保钢管柱安装质量符合预期要求[4]。此外,由于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有焊接作业需求,因此,为确保最终的拼接效果,在执行焊接任务时必要确保全过程在地面完成,且需要由专业人员对焊接完毕的钢管柱进行检查。此外,必须在确保全过程安装质量的基础上,辅助应用相关机械进行吊装,以顺利推进后续的施工进程。
3.3横撑与斜撑焊接作业
在执行横撑与斜撑相关作业任务时,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是需要确保材料选择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并应联系过往施工经验,明确支撑结构类型(多为118与121型)。数量上则应预先准备5至10根,继而确保最终结构的支撑效果满足预期要求。
第二是执行焊接作业时,同样需要确保全过程在地面完成,并应严格遵循横撑至斜撑的作业顺序以确保顺利推进焊接进程。焊接作业过程中,对斜撑结构做焊接处理的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在证实处理该结构时,必须做好针对性的放线测量工作,继而明确斜撑的具体倾斜度、焊接区域等因素,确保其与设定支撑要求相匹配。此外,应联系具体力学性能对结果予以计算,从而帮助对支撑结构中吊孔的位置进行确认。
第三是吊装环节使用叉车与起重机较多,实际执行此类任务时应严格遵循“先试吊、后稳固检查、最后正式吊装”的顺序。在与固定面位置相邻近时,应对支撑结构做暂时悬停处理,此环节需要遵循“先粗调、后精调”的顺序,保证放样点、控制点以及边缘位置与预设标准之间的匹配效果。
第四是为确保所应用支撑体系的应用稳定性与整体效果,实际应用环节必须在完成一系列位置固定任务后,才能够确保结构焊接的及时性。该过程中所应用的材料以槽钢为主,且需要按照相关要求执行预设任务,为从根本上将支撑体系的稳固性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3.4主梁与分配梁安装
在完成一系列作业任务后,即可进入到主梁与分配梁的安装作业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此环节需要严格遵循“先主梁、后分配梁”的建设原则,且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是确保所选择作业时间的科学性。由于主梁具有体积、长度以及重量均较大的特征,因此在实际进行吊装时必须选择白天执行作业任务,并应在配合主梁安装过程中,封闭该路段交通以确保整个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第二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吊装工具。通常情况下,主梁吊装环节所选择的汽车起重机的承载能力大于50吨,过程中需要与运梁小车予以搭配,为整个作业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完备条件,奠定展开符合作业标准一系列作业活动的基础。
第三是在试吊环节,作为吊装人员需要对所应用吊环的稳固效果、倾斜度以及钢丝绳的紧固情况做全面分析与检验,保证其中所存在潜在风险的发现及时性,并确保作业环节推进的可靠效果。
第四是需要对主梁结构移动速度予以稳定,且应在需要安装的位置布设合适材料,例如橡胶、木板等,以达到缓冲目的。并应在实际推进吊装的环节,做好针对性地数据误差控制工作,例如,需要将工程控制线与中位线误差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作为将结构最终施工质量与功能效果提升的重要基础,确保完成立交桥工程建设任务的作业效果满足预期设计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提高人们整体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为缓解不同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在合适位置建设立交桥极为重要。因此,相关建设人员需要提高可能对桥梁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的重视,为我国城市的未来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浩,管世玉,程华敏.城市立交桥上下层桥梁同步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045(003):96-97.
[2]赵强.城市立交桥上下层桥梁同步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8(23):106.
[3]吴毅彬,许丽华.城市互通立交桥大吨位同步顶升施工与控制技术[J].施工技术,2017(20):36-38+65.
[4]庞元志,惠汝海.廊坊市光明道上跨京沪高铁立交桥设计方案比选[J].世界桥梁,2020,048(0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