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施美华
广西金格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新形势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导致城乡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显著,然而这种差异性直接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应保障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奠定稳定基础。对于城乡规划建设中,首先应改进并完善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然而乡村景观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对于乡村地区而言,乡村景观不仅是宝贵的财富,同时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应在城乡规划建设中适当添加乡村景观的元素,不仅充分体现出乡村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乡规划;乡村景观
1.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及价值体现
1.1 乡村景观的简要概述
所谓乡村景观就是根据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为前提,核心景观作为当地风土人情以及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因素。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由此,形成多样化的生态体系以及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自然环境的不同,形成的乡村景观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乡村景观的自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经济、文化、自然以及生态等,所处地区不同,价值体现的方法也较不相同。聚落的出现,将城市及乡村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乡村景观,都促使当地自然环境得以真实体现,差异较不明显。然而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选用的环境往往过于人为化,由此与乡村自然景观存在较大差距。
1.2 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
1.2.1 乡村自然景观
若要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就要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乡村景观,因此应全面掌握乡村景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乡村自然景观在乡村景观改造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乡村自然景观可以理解为城乡规划建设范围内,所有的自然演变的景色,通常是指山川、湖泊以及河流、植被等。辨别乡村景观的唯一标准在于其是否经历人为单方面的改造,并且也要详细观察其周边位置是否存在具体了大量的村落。如果结果显示没有,那么相关人员应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内,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
1.2.2 乡村人文景观
不单单的乡村自然景观,乡村中的人文景观亦是乡村景观改造的核心内容,同时其也是推动城乡规划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中人文景观通常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彰显乡村文化特色,其中包含了乡村的风气习俗、居住环境以及祭祀礼节等,除此之外,也涵盖了农耕生产开发的水利工程项目,以上内容都归属于乡村人文景观的范畴,并且也充分体现出乡村景观独特的艺术魅力。城乡规划设计中,应高度重视这些人文景观,并将其流传下去。以此,凸显乡村景观具备的文明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等,为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1.3 乡村景观推动城乡规划设计的价值体现
1.3.1 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发展
国家已经将城乡规划设计以及统一筹划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促使其更好的发展。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而拉大了城市及乡村之间的距离,因此应高度重视其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首先应对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进行转变及完善。虽然城市具备较强的现代化特征,然而却严重缺乏人文特色,大多历史遗留的地域特色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已经逐渐消失。但是,乡村自身具备的历史价值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这些价值充分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特征及地域特征,为推动社会文明有效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3.2 改善生态环境
无论乡村景观如何改造,都应秉持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理念。岁月变迁,人们居住环境的分布对自然景观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的生态环境。由此,人们居住地生活环境质量逐渐下降,水资源也受到严重污染,森林中滥砍滥伐现象以及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动物遭受肆意捕杀,种类不断降低,几乎临近灭绝程度。因此,国家及政府应给与一定支持,合理开展乡村景观的规划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并及时解决目前面临的污染问题,实现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为人类生活及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1.3.3 为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有利依据
现阶段,城市中绿植覆盖面积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绿色园林设计方案需要一一落实于实际建设中。然而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城市园林建设工作提供有利的建设性意见,进而促使城市绿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4 有助于加强城市人文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完全忽视了人文精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其也是城市绿色规划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城市中人们整体的素质水平以及城市教育水平都可以彰显出当地的人文文化,不仅如此,城市中历史文化的继承及弘扬也可体现人文文化。现如今,大多城市的经济建设工作已经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中,然而城市中不断崛起的高楼大厦已经将遗留的人文精神逐渐掩埋。因此,乡村人文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发掘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城市人文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2.乡村景观建设特色
2.1 乡村景观具备的生态性特征
从乡村自然景观中可以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生态性特点。乡村景观中,自然景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由此虽然乡村景观经过长期的演变及洗礼,依然保存着绿色自然环境的特色。众所周知,自然环境与乡村景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其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及生产活动也存在莫大联系。因此,乡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此,及时改善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为乡村开展多样化的人文活动提供有力保障,进而凸显出乡村景观具备明显的生态性特征。
2.2 乡村景观具备的地域性特征
由于所处地区不同,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相互影响,例如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当地习俗、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同时各个区域的发展与城市化建设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凸显出较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除此之外,正是由于地域性特征显著的优势,促使各个区域在城乡共同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不同地域特色的艺术魅力。
2.3 乡村景观具备的生产性特征
由于当地人们所表现的生活及生产活动,由此提现出乡村景观具备的生产性特征。当地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生活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应对随处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积极改造,由此导致自然环境呈现各种不同的变化。例如:建造房屋、创办工厂、拓荒农田以及开发多样化的水利工程项目等。以此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2.4 乡村景观具备的自发性特征
所谓自发性特征只要体现在人们为了在本区域内更好的生活,同时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进而推动乡村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立足于主观角度,人们自发组织加入到乡村景观改造过程中。由于乡村景观与自然景观一定差别,同时也与城市景观及人文景观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其乡村景观具备独特的发展特征,有助于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的步伐,对于其中的地理环境、自然景物以及构造格式的改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乡村景观推动城乡建设的有效路径
乡村景观的规划及建设工作应围绕乡村经济开展,同时也要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然而大多乡村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无法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开发问题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实现乡村景观的改造,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3.1 以绿色生态原则为前提,改造乡村景观
首先应在城乡规划中适当融入乡村景观建设工作,新形势大背景下,城乡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乡村景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生态原则,并给予其足够的尊重,以此彰显出绿色健康理念,进而推动城乡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其次,应不断优化及完善城乡建设的设计方案,同时也要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与园林部门设计人员的有效交流及沟通,以便设计出最佳的规划方案。不仅如此,对于其中存在的乡村景观的建设工作,应谨慎选择场地,并且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及改造,以此展现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其三,乡村景观改造过程中,还要选择适宜的景观植物,通常情况下,乡村地区侧重于种植经济林,导致景观植物的种类较为单调。因此景观规划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经积极优化并完善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同时也要借鉴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可以种植观赏性的植物,增强人们的视觉效果及审美效率,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稳定基础。
3.2 将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贯彻于城乡规划建设中
城乡规划方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适当融入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将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贯彻于城乡规划建设中。由于乡村景观具备较强的人文性,换而言之,加强乡村景观建设的目的并非提升其观赏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乡村景观在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在设计景观框架时,避免将单一的建筑作为主体。与此同时,实际设计过程也要加强其功能性的体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了解乡村居民的居住特征,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同时也要保障乡村景观具备空间便利以及性能健全等优点。
3.3 发挥艺术优势,展示乡村风貌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也要适当融入艺术特征,并发挥其最大优势,以此展示新时期背景下乡村风貌。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新农村建设成果较为显著,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升,由此可看出,我国农村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乡村面貌,并且正以全新的状态不断发展。以此,为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设计理念,最后通过先进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强其观赏性的体现,不仅如此,新农村新面貌作用下,更加凸显出城乡共同发展取得的显著效果。
3.4 不断完善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案
城乡景观方案设计过程中,应适当融入乡村景观建设,然而并非是完全依赖乡村景观的管理理念。若要实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及完善。例如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专业设计人员首先应对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整体性的了解,其中包括植物的生长情况、水系流向以及气候特征等,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恰当的乡村景观。不仅如此,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乡村景观所用到的植被,应在特定范围内,避免对自然生态植物板块的取缔,同时还要设计出多样化的植被板块,促使其与乡村植被进行有机融合,以此促使城乡植被板块具备较强的连通性。乡村植被的栽种阶段,相关人员首先要了解植被的特性,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地理环境,选择恰当的种植方式,以此有助于彰显乡村景观的独特魅力。
3.5 对绿地景观进行系统性规划
对绿地景观进行系统性规划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护当地流传的历史文化,避免其遭受不必要的人为破坏,并且也将拆迁程度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以此降低当地街道及分布情况改变程度。与此同时,在对乡村特定位置进行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环境,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相应工作。尤其是人员居住的密集地带,可以建立娱乐性的广场,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还要在车道的两边种植绿色植被,对整体空间进行绿化。绿色植物在选择过程中,也要给予绿色植物绝对的保护。因此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还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景观植物,提升其观赏价值。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高,然而越来越多地人们更加追求乡村的田园生活。基于此,城乡规划设计中,应融入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市及农村之间的距离,并促使其有效衔接,建立紧密联系,以此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奠定稳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人为的破坏,而且还要对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案以及绿地景观进行系统性规划。最终实现将乡村景观适当融入到城乡规划设计中,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梦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06):114-115.
[2]齐敦军.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15-16.
[3]农红萍.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9,16(05):84-85,104.
[4]谢鹤良.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与实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2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