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边疆驻村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雷建国 张倩 马瑞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雷建国 张倩 马瑞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点,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

        央企边疆驻村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以国网新疆电力为例
        雷建国  张倩  马瑞
        新疆新能电力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点,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 央企作为国之重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肩负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立足新疆实际,聚焦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驻村工作为载体,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央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力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为其他扶贫主体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央企;党建;驻村;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建促脱贫攻坚”已被定位为深化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从制度逻辑上,也潜含中国政治制度与贫困治理互为荣辱的历史担当。国网新疆电力在积极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实践中,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访惠聚”驻村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富有央企特色的驻村扶贫思路和经验,在“访惠聚”驻村一线竖起红色旗帜,带动68个贫困村、5232户2097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彰显国网央企责任与担当。
        一、坚持聚焦靶心重点,打造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
        国网新疆电力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6年多以来,着力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基层社会稳定、改善保障民生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帮助所住村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选优派强第一书记。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本质上是以增加农村基层领导力资源供给为突破口,实现中国农村公共事务的“良治”。国网新疆电力注重挖掘党建资源潜力,发挥党员数量优势,向贫困地区派出68名村第一书记,深度参与边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向心力。
        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帮带。国网新疆电力驻村工作队通过与基层党组织捆绑推进的方式,先后整顿1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对一”帮带机制,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使党组织在农村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不断得到提升。驻策勒县策勒乡乌喀迪村工作队先后推行集中办公、第一书记接待日、村干部PPT工作日汇报等有效机制,大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综合能力和公信力,乌喀迪村党支部由曾经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一跃成为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
        三是持续壮大党员队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点在党员干部带头、普通党员示范、致富能手推动。③国网新疆电力驻村工作队注重发挥党建带动引领作用,将所驻村“田秀才”、“土专家”、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培养成为基层党组织的新生力量,6年多以来,先后发展农民党员61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27名,1739名农民群众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递交入党申请书,营造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抓好宣传教育,积极推动意识形态转变
        由于新疆的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特殊、面临问题特殊,特别是在“三股势力”的影响和国内社会转型现实的影响交织的环境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抓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总抓手,解决好意识形态的总开关问题。国网新疆电力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断争取民心,抵御“三股势力”渗透,汇聚起各族同胞团结一心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能量。
        一是搭建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国网新疆电力成立13支国家电网天山雪莲“访惠聚”共产党员服务队,带领农牧民党员、志愿者每月2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志愿服务,切实加强了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员成为贫困群众最为信赖的力量。
        二是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派驻驻村工作队的同时,国网新疆电力先后近五千名干部员工与驻村点贫困户结为亲戚,定期与贫困群众“同吃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既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又了解思想动向,结亲干部以“包谷馕”式的语言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揭露“三股势力”的真实面目,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一位农牧民心中深深扎根。
        三是精心打造教育扶贫特色工程。国网新疆电力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相结合,连续2年组织南疆驻村点65名优秀中小学生到首府乌鲁木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暨游学活动。专门组织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开发“青少年职业兴趣引导”课程,与中小学生一同展望人生理想,培养职业发展萌芽意识。通过参观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先辈为边疆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发爱国感恩之情。这些青少年参加活动后倍受鼓舞,更加努力发奋学习,成为了当地学生的学习榜样。
        三、坚持发挥引领作用,拓宽群众脱贫致富门路
        国网新疆电力坚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以驻村点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在驻村实践中不断探索致富方向,积极创新脱贫举措,带领农民党员群众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子,让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拥有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致富模式。驻村工作队帮助村党支部创办农民合作社,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成为合作社和贫困户的发展优势,让合作社中的党员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从而找准产业禀赋,形成产业特色品牌。驻策勒县策勒镇巴什科克买提工作队在农民党员队伍中集思广益,将本村特色核桃加工作为突破口,成立“核之亲”专业农民合作社,打造“阳光一家亲”特色核桃加工产品品牌,累计创收170余万元,带动56户17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是持续构建“党建+技能扶贫”工作机制。央企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应深挖潜力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努力达成“教育一人、成才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国网新疆电力充分发挥党校师资力量优势,将其深度融入驻村扶贫工作,围绕如何帮带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与驻村所在地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免费提供培训设施设备,先后派驻专业34名专业培训师,在深入宣讲党的惠民政策的同时,开办电工、焊工、计算机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帮助120名贫困地区群众习得一技之长,获得国家权威认可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直接带动69个贫困家庭实现稳定就业脱贫。
        三是“就业+消费”扶贫注入脱贫致富强心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网新疆电力以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紧密对接自治区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全面加大对口帮扶策勒县工作力度。一方面向策勒县派出消费扶贫工作组,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支补充力量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合作社和农户编排生产及销售计划,通过“扶贫产品进食堂”、工会组织采购等方式进行销售,仅半年就完成消费扶贫任务1979.3万元;另一方面向策勒县贫困家庭提供700个安保岗位、300个供电服务公司配电营业工岗位和50个高考学生“定向”委培计划,扶贫就业岗位已成为了当地防返贫、防新增贫困的重要保障渠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59.
        [3]孙兆霞.以党建促脱贫:一项政治社会学视角的中国减贫经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5):24-32.
        [4]王亚华,高瑞,孟庆国. 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J].清华大学学报,2016,(02):23 -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