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四川省 620032
摘要:本文以张志发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加强工作室的基础管理、机制建设、构建“1+N”工作室、动态考核、合作交流等,促进了技术攻关、新技术运用、工艺标准及专利制定、人才育成等,有力推进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技能大师 建强机制 项目导向
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六大人才队伍、十二大人才工程之一,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国家重点支持10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本文结合张志发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长效机制的建立,坚持高端与基础“双培养”、知识与技能“双提升”、精神与物质“双激励”,实施有针对性专项计划,充分调动技能人员学知识、强技能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精准定位,强化工作室基础管理
1.工作定位精准。工作室的建立,旨在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攻坚克难、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传承机制并加以推广。工作室建设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是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现代师徒关系形式凝聚以传授高端技艺的有效平台。结合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公司积极开展工作室建设工作,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走上以技能实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新征程。
2.责任分工落实。工作室领办人及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易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位方面的问题,进行攻关和优化。公司将技能水平提升行动规划活动分解到工作室,如在岗位练兵、以工代训、以赛代训等活动中,以师带徒、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鉴定)等方面的下达考核指标。
3.软硬件建设给力。公司先后投入320余万元资金,新扩实训场地320m2,用于攻坚克难、工艺(生产)优化、技术培训(交流)和工作室建设等。工作室占地面积约1500m2(两跨厂房、办公室),具有冷作钣金工、电焊工、钳工等主要工种的理论和实操场地,配备办公室、研讨室、团队办公室、资料室、材料室、工作试件室及可容纳130人的两个多媒体教室及相关配套的办公设施。
4.工作经费到位。工作室工作经费包括培训活动经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所发生的材料和工装费等,纳入管理单位年度预算。工作室经费由工作室领衔人负责,实行专款专用,需要使用专项资金时,领衔人向经费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用于工作室研究开发项目的设备、器材、原辅材料及资料购置、创新成果宣传推广,不得用于办公经费、发放奖金和津贴补助。
二、建强机制,构建工作室长效机制
1.构建机制,形成常态化管理。制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实施规划》、《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等,将工作室“团队成员、建设目标、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攻关项目、师徒协议和工作成果”等制成看板上墙。对工作室总体目标、年度工作任务和攻坚克难等项目按工作计划及推进进度实行看板管理、定期点检。实行领办人负责制,由领办人张志发负责总体规划,团队成员分解指标、分工负责,团队成员对领办人负责。实行工作室例会制,听取各成员负责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讨制定下一步措施。定期组织月度、季度研讨、交流、评审和总结,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跟进、研讨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定期发布攻关项目计划,工作室领衔攻关,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2.立足生产,构建“1+N”工作室。工作室建设要与生产单位紧密结合,坚持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创新融合、互利双赢的原则,在现有国家、省、市三级工作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公司级工作室建设。对照高阶工作室建设要求,规范公司级工作室运转管理,提升领办人的整体素质能力,逐步实现工作室提档升级。
公司已形成“1+N”工作室品牌效应, 充分复制优秀工作室建设模式,工作室初步实现多层级、广覆盖,将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的作用辐射到每一个生产单元,提升工作室服务企业生产的水平。
3.权责明晰,实施工作室动态考核。工作室实行双重管理,同时配备领办人和负责人,领办人具体实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活动,负责人统筹规划工作室建设目标、建立规章制度、宣传报道等日常管理。
工作室要定期开展活动,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营造领导强力推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工作室领办人和负责人协同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工作室;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积极构建以技能水平为基础、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工作室激励机制,并将其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职业技能等级、核心人才)申报的依据之一最大限度地激发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经综合评价,年底分别按A类、B类、C类、D类奖励标准执行。
4.交流合作,实现工作室效能最大化。工作室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提升成员专业水平。加强工作室与技术部门、生产单位的联动,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搭建平台。建立响应机制,当生产单位出现技术难题时,工作室成员第一时间会同技术部门到现场“号脉”,诊断“病情”,共同确定“药方”。持续强化校企合作模式,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人才育成等方面加强合作,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形成集群优势,促进新产业项目应用。
三、项目导向,工作室成效逐步显现
1.推进技术攻关。工作室针对生产技术难题,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如C70E角柱组成无调校自动焊接工艺研究与应用这一课题,提高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生产节拍提升10%,节约人工4-5人,节约成本4.5万元;通过对车体钢结构部分部件的尺寸调整和工艺措施优化,车钩高度质量返修率低于1%,达到预期目标。
2.强化新技术运用。工作室成员参与整车制造自动化、配件制造智能化升级等,积极推进“人机协同”工程。对现有的组装台位进行系统的梳理,优化现在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探索智能化装备改造方案,攻克生产瓶颈,改善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提升产品生产质量,降低返修率。
3.参与完成工艺标准和专利。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制定9项国家标准,主持或参与制定17项上级标准,主持制定30余项企业标准。完成创新项目27项,获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撰写论文16篇。
4.强化人才育成。每年选派工作室成员到高职院校研修和技术交流,促进理论和实作能力提升,工作室成员参与制定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工作室负责实作培训。创新师徒传承制度,组建教练团队,全面推行“技能+技术”双导师制。建立带徒荣誉表彰机制,设立“金牌教练”、“优秀教练”等称号,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和获得成就感。工作室成员参与到本职业(工种)竞赛,其业绩与选手竞赛成绩挂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长效机制的建立,切实发挥其在技术攻关、新技术运用、工艺标准和专利、人才育成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睿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构建研究;《职业》;2015年36期
[2]《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指南》,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