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 竺宇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竺宇
[导读] 摘要:对于市政道桥工程建设而言,其施工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城市建设水平,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
        海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12
        摘要:对于市政道桥工程建设而言,其施工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城市建设水平,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对此,在市政道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面对路基面沉降问题,施工单位应科学选用施工方法,针对性解决施工问题,以此提升道桥的施工质量,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市政桥梁工程中沉降路段地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桥施工;路基施工;施工质量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已经取得瞩目的成绩,逐步由城镇化建设迈向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市政道路桥工程建设的步伐,市政道路桥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期施工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近年来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得到群众的认可,但对于桥梁运营的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例如,道路和桥梁在建设过程中的属性有所区别,在施工时桥梁台后的搭板容易断裂,导致出现沉降不均匀的问题,对此需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提升市政桥的工程质量。
        1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出现沉降问题的影响因素
        1.1 台背地基
        道路桥梁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地基变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地基路段的沟壑与土壤之间的间隙过大,不能满足桥梁地基建设的标准要求,使得该地段土壤的含水量增多,导致地基压缩性变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地基会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与一般道路建设施工不同,道路桥梁桥头路堤会提高相应的高度,对于台背地基的基底部分所承受的应力更大,会使得地基出现沉降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填土的高度不断增加,地基出现沉降的可能性会进一步提升,会对道路桥梁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路基开裂的问题。
        1.2 路堤变形
        道路桥的施工过程中,台背的主要材料为黏性土,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黏性土的材料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使得整个台背土壤的承压能力无法得到保证,导致回填施工后土壤的密度会与设计标准产生偏差。土方的密度减弱会使得土方的含水量增加,进一步引发地基沉降的问题,如遇到降雨量过多或者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受自然温差变化较大的影响,会进一步导致地基沉降问题的发生,引得地基产生变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问题。对于交付完毕正在使用的道路桥梁路段,受车辆往返碾压的作用,以及路层表面自身作用力的影响,路基的密度会进一步增加,对此只能通过填土作业的方式来缓解路基沉降。但是土壤自身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台背填充土量过多其柔性增大承载刚性会相对减少,若道路表面车流量的进一步增大,会使得地基产生沉降问题。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2.1 搭板设置
        道路表面在车辆负荷力的作用下,桥面的刚度与厚度会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变小。对此,可采用设置搭板的方式进行施工,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搭板的顶面和桥面的底层部分在标高上保持一致,解决桥梁和路基之间的过渡问题。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来看,设计方案的标高对比的话,路面和搭板的连接端口标高值会更大一些,因此要留够一定距离的反向坡。反向坡的预留值的计算依照道路桥梁之间的沉降差异,计算时路面纵断面要处于平顺状态,以此计算出沉降差值确定反向坡的预留距离。
        搭板和桥台的连接以及锚栓的设置,搭板的近台端应该放在桥台上面,设置在台背与搭板间。通常需要竖直锚栓与水平拉杆来确保打板不出现纵向滑移的问题,避免桥头出现凹陷。搭板建设施工时,以22号钢筋为施工材料,钢筋件的距离为75~80厘米之间,为避免搭板在锚栓竖直情况下会遭受破坏,需要工作人员注意保持水平拉杆的限制位移方向与真实方向的一致性。


        支座的搭建应位置在搭板近台处,下方通常铺设1~2厘米厚度的油毡垫层,其材质为板式橡胶,支座之间的距离在80厘米,材质的规格一般为150mm×150mm(21~38)mm。倒角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搭板出现转动,使路面结构遭到破坏,在近台端口和牛腿上的边缘制作为倒角。填缝选择的过程中,重点把控桥台和搭板连接位置,同时添加填缝材料,防止雨水对钢筋水泥材料的侵蚀,在填缝材料的选择主要为油浸甘蔗板等。混凝土搭板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定以及国家制定的行业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建设,注重把控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以及表面坡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2 地基处理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土壤自身的硬度关系着后期施工建设,对于桥背软地基处理问题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改善原有地基的性能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范围。在施工前首先要对施工区域地基进行夯实,并通过相应的仪器设备清除土壤所含的水分,进一步压实土壤缝隙,同时应用检测设备验证土壤的硬度是否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若当软土层的厚度过大时,应对路基进行修筑,增加填充材料,在填充施工完毕后,可能会导致松软地基向两侧挤动的问题出现,此时基桩的承受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导致桥台产生水平位移,会使桥面原有的伸缩缝以及支座遭到破坏,甚至影响桥面桥台的使用。为避免发生此类现象,需要施工人员在填充回填材料时,应尽量使用轻型的填充材料来增强地基刚性。
        2.3 后台填筑
        桥梁引道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路基本体以及路基表面受到压缩变形所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路基本体压缩导致的桥梁引道沉降问题是不会进行处理的,该问题对整体道路桥梁的使用影响较小。而路基表面产生变形引起桥梁引道的沉降主要是因为填充使用材料的质量自身存在问题。在施工建设中,一般使用轻型的填充材料,例如泡沫混凝土该材料能够减少压缩变形的幅度,并有效缓解地基沉降导致的问题,在填充材料经过反复压实后,能够有效避免多次荷载导致的累计变形问题。
        2.4路基路面排水
        在道路桥梁沉降阶段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在路基表面进行排水作业,避免路基积水过多对地基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路基的承重能力,因此路基表面的排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常用的排水加固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截水沟,或在地表埋设排水管道等,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板进行加固,对地表水流实施集中的疏通和分流工作。在排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当地地质特点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水文条件,为拍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可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将路面积水排入沟渠、河道、天然沟壑等便于排水的自然环境,减少积水对路基造成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改善沉降路段路基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市政桥梁,道路施工的质量水平。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主要是以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收入,通过加强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沉降路段的管理,正确的选用施工技术,根据施工区域内道路桥梁沉降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来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妥善解决路基沉降有问题,以此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傲,林泽耿,李淦泉,等 .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探讨 [J]. 广州建筑,2018,46(1):31-34.
        [2]闫静雅,王如路 .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探讨 [J]. 自然灾害学报,2018,27(4):178-187.
        [3]郑志峰.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9):218-219.
        [4]李建新,凌启生 . 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2017(2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