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贵州省毕节市 551700
摘要:基于当今的资源管理发展情况来看,“智慧国土”建设项目也必将是我国国土资源部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必经之路。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手段,也能够为现代化的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可能。“智慧国土”不仅能够通过信息资源互通与共享,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等办公业务的信息化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通过这一基础实现我国对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改革与调配,从而逐渐形成国家性质的土地资源集成管理、集合管理以及共享管理,从而使得我国的各区域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更充足的信息保障,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土地资源“网格式”管理。
关键词:“智慧国土”;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引言
人工智能是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之后,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法,改变了数据收集和传播的渠道。人工智能是科技王冠上的钻石,而深度学习代表了其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自动驾驶、AI医疗、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翻译以及震惊世界的AlphaGo,背后都是深度学习在发挥神奇的作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智能时代创新国土整治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概述
土地资源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法,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土地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科学地规划土地数量和用途能够尽可能地激发出土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推动城乡的可持续发展,为城乡带来更多的效益。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是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而建立这项制度也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用途、土地资源的开发环境等方面。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要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管理问题,将会对城乡规划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2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部分管理者对土地资源管理和合理规划缺乏认识,导致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土地供应双轨制也限制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让各利益群体在法律之外的灰色产业链中进行土地非法交易,导致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
(2)各类规划相互衔接还不够。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与作用,它应具有综合性、战略性、控制性,其他各类规划应与其协调。但现实的各类规划如城市、交通、水利、旅游等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还不够。在编制时间、调整范围等方面不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
(3)耕地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从可持续管理方面分析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耕地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问题等,耕地质量出现持续降低。我国农用地存在较严重的分散布局问题和复用问题,工业企业和郊区农田距离比较近,缺乏明确区分,而且在很多城市中,没有针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抗污染能力,导致污染扩散到水资源中,污染了城市的水源。
(4)部分地方政府决策缺乏长远规划。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缺乏合理的布局,导致出现拆建反复的问题。不仅浪费土地资源,给地方土地和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智慧国土”建设下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3.1完善“智慧国土”建设下的区域性目标
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借鉴日本和国际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案例,学习更多的成功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转化与目标的持续优化,并且在满足“智慧国土”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下,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专业人才,不断强化当前土地资源在管理过程中的社会服务质量、高效管理以及精准的决策环节,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方面的数据共享。为了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不仅需要建立国家土地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国家土地信托。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当前不同区域间的土地资源价值,以此提升相关部门的资源管控能力与决策水平,以此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准确性,提高国家土地部门的资源管理、管理和决策水平。注重现有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中管理以及国家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源管理。
3.2强化土地整治与保护力度
土地资源保护活动是土地开发和开发活动的统称。这项工作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密切相关,属于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发展任务。因此,相关部门则需要开发“四块荒地”。也就是说,有效地随着被破坏的斜坡、崎岖的沙子、崎岖的山和沙漠的沙子的有效应用而发展。这些地区的开发也相较更具有难度。土地资源需要更多的储备和开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对农用地、林地进行了补充,通过扩大土地资源量,达到了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理想效果。
3.2.1水资源治理
在进行保证水土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下,需要对我国境内的江河湖海等水土资源进行积极的整治工作,以此促进我国在绿化工程与林木环保方面的顺利开发,以此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沙尘暴、土地沙化等相关的自然灾害,在逐渐减少水土资源流失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实现生态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长效性发展。
3.2.2防治土地污染
针对土地污染防治工作的进行,要制定强有力的预防计划,将防治进行结合,实施高效的水土资源保护措施。要剔除堵塞农业用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的源头,以防止城乡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高标准、严要求对三废进行控制。并借助生物科技、化学技术等,针对存在的土地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和管控。在农业生产当中,化肥、农膜以及农药的应用要适当降低,不但可以对土地污染进行防范,还可以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可循环发展的重要目标。
3.3提高土地植物覆盖率
扩大植被覆盖度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管理方向。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植被覆盖度越高,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越好。因此在这个前提下,相关部门则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协调森林资源,优化草地资源。并通过植树造林等相关活动,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价值,从经济角度和水土保持角度全面提高了土地的植被覆盖系数;另外,也可以利用自然资源来预防自然灾害或减轻沙尘暴。而天然草地的有效利用可以防止过度放牧,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实现土地资源有效保护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智慧国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性手段,实现以信息化为导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此实现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卢瑾.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研究[J].智能城市,2020,6(12):14~16.
[2]陈江.基于信息化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J].华北自然资源,2020,2:124~125,128.
[3]张鸿辉,洪良,罗伟玲,李建平,王艳阳.面向“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J].城乡规划,2019,6: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