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3月8期   作者:刘婉兵
[导读] 当前时代不仅是信息技术时代,更是一个电能的时代。
        刘婉兵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阴县供电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400
        摘要:当前时代不仅是信息技术时代,更是一个电能的时代。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离不开电能资源,为此,电能需求正在逐渐地加大。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智能电网理论体系日渐完善的当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现逐渐成为一种可能。智能电网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管理的运行水平,使得电力系统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电网管理的运行水平。智能电网中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一个基本的项目,高度重视智能电网模式的运用,将其与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加强对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一体化
        随着人们对用电需求的不断提升,对电力系统也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实现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电网调度模式,采用先进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通过精确分析相应数据,对电网进行实时控制,确保电力调度的准确性。在智能电网的支持下,电力企业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电力企业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精确分析,保证电力调度更加合理,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就目前的智能电网来看,在监控和调度相互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配电调控一体化安全体系,可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充分发挥了智能电网的优势。
1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特点
(1)开放性。以开放式的框架结构体系为基础,构造一个相对开放的,兼容性较强的平台,并且能够允许第三方软件的介入,以便实现信息、数据库、通讯系统的有效连接。在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针对硬件部分,需要选择兼容性较高、性能优异的计算机系统,使其在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充分发挥硬件保护作用。同时,针对调控一体化系统运行需求,对硬件的容量、结构和功能的可扩充性进行着重选择,使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软件环境变化具备更好的应对能力。除此之外,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应用系统,为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提供良好的支撑能力,帮助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扩充应用功能,提高整体配网调控一体化软件结构的拓展性和兼容性。
(2)实时性。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厂站遥测、遥信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对真实信息的即时收集和整理,并且将其纳入到数据库中去,使得调控人员和运行人员可以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其二,系统能够保证遥控指令及时快速的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到厂站端,实现对调控指令的有效控制和执行。针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运行过程,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占据整体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采集主要针对系统运行中相关模拟量、数字量以及状态变化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处理则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使其充分满足配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需求。在现代化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运行过程中,其系统内部还具备相应的故障报警功能,在发生运行故障时,能够对故障的部位进行自动化的搜索,将故障数据进行真实的反馈,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运行的控制效果。故障报警功能能够在实际的电网开关控制、分合控制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帮助工作人员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提高重合闸远方投停工作效率。
(3)系统性。在智能电网的控制模式之下,配电调控一体化的系统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一体化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电网网架的结构,还可以控制各个变电站,当电网出现故障时,配电调控一体化系统可以很快的发出警报;第二方面,当一体化的系统收到有效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对电网的运行状态加以评估对电网的潮流和安全性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体上把握电网的运行状况;第三方面,对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后就能够能有效的做出反馈。

当电网的管理人员想要做出一些调控的时候就可以参照这些信息作为依据,对电网的运行安全有保障。
2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措施
2.1统一配网管理模式及标准
        智能电网配网调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管理工作,不同管理环节之间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在某一调控环节出现各项管理问题时,都将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调控精度造成明显影响。但目前配网调控模式与标准较为模糊,缺乏参考价值,并对系统的互换性及可操作性造成了限制影响。因此,当务之急是统一智能电网的配网管理模式与标准,充分融入人机结合、绿色化管理理念。此外,还需重点明确主网中所分布输电电缆与变电设施的相应标准,为后续配网调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指导与参照。
2.2 发挥GIS系统的优势
        GIS技术的优势在于:以电子地图为背景,可以实现配网线路与地理位置之间的交融,在此基础上实现归类和分层管理,可以使得配网调度管理质量显著提升;其在规避盲调方面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另外,SCADA系统配网实时信息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在图形上,避免了电网数据的重复录入和图形的二次绘制,可以保证数据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实际上,配网调控一体化是在配网SCADA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再次升级。原先的调控分开的运行模式中,虽然可以做到线路等设备的在线监控,但是自动化覆盖率不高,难以保证全面有效的调度操作运行。而在智能电网模式下,充分利用GIS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有效实现了调度和监控的有机融合。
2.3 将SCADA与GIS系统互容
        根据配网管理特性,生产厂家可将GIS与SCADA系统互容,实现功能互补,将SCADA功能移植到GIS上,进而达成配网调控一体化的设计目的。根据国家电网相关规范,为确保完整的配网数据,以及将来的GIS电网平台要频繁的和用电营销、生产管理等各系统做数据交换,建议以GIS电网平台与其他各系统集成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相结合,提升数据交换的可靠与稳定。因道路走径、地理位置影响配网,因而配网管理是配网调度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已经实现自动化的设施接入相关实时数据。为实现一致性维护电网结构模型与设备台账,可结合设备的运行信息、位置信息、静态参数、空间关系,为在运行期间的设备管理提供支撑。构建科学集成机制,充分挖掘GIS电网平台与SCADA系统的优点。减少不必要的数据维护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2.4进行电压分等级监控管理
        配网调控一体化运行过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地区的电网监控管理标准,可以将实际的电压等级要求作为实际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首先,需要对不同地区的监控和调度范围进行有效的划分,比如针对220kv终端系统、110kv电网和35kv变电站的不同电压等级,将监控范围划分为:①上级调度220kv变电站的集中监控,对管线范围内的所有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②结合实际信息责任区的调度范围,将地调监控主要负责220kv、110kv的监控范围;③在城区范围的公用系统监控中,主要负责35kv的变电站监控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对电力系统改造与升级进行加强重视。近年来,随着智能化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各大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实现与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基于智能化电网模式下,对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加强监督与管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配网调控事故,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稳定、持续运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
1 艾学勇.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020):142.
2 郭守灿.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21):17-18.
3 王标.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048):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