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月4期   作者:黄宗实
[导读]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能力之一。
        黄宗实
        惠安县后西小学  362101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能力之一。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文章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究,首先概述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策略
        引言:逻辑思维能力是用抽象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能力,是数学课上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学习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围绕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及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课堂学习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1、教学过程忽略学生学习认知及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记忆形式主要以无意识的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理解性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判定是非常笼统不确定的,只是按照教师的讲授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对所学内容缺乏进一步的思考,既主动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在学习《9加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按照顺序可以得出“9-1=10、9+2=11、9+3=12......9+9=18。”通过学习观察,学生虽然可以知道9加几和,个位就相当于几减1,但是对于这一计算规律的内在联系,却并不能深入的理解。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观察出小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及思维特点。然而,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超前教学,忽略了从学生实际学习认知角度出发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只是一味追求一些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及思维特点的逻辑思维培养,这样以来,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时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及压力,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学习心理,不仅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反而会适得其反。
        2、教师缺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针对性教学中,却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接受过更为专业和深层次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理论培训。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在日常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的应用缺乏立体和体系化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对策。除此之外,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依旧坚持“经验指导实践”以及“知识大于能力”的基本教学策略,并没有将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上升到理论教学的高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逻辑能力培养的效果普遍较低,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策略
        1、参与实践,经历思维发展过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来说,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占据了学习的主要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感性的学习材料进行辅助学习,才能够顺利完成课堂学习的过程。

根据学生这一实际学习特点,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数学课程学习辅助材料,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演示,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学习内容,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与概念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对于万以内的数并没有直观的概念和具象的理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数量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数小棒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感知10个1是10、10个10是100,然后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学课件,为学生引入万以内数的认知。通过数小棒以及计数器等教学辅助设施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以及理解基本的计数单位体系,结合教师的教学指引,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与现实性,在这种经历学习思维的过程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及能力。
        2、整合教材,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从以往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延伸生发出来的,整体数学结构以及数学内容的学习呈现螺旋式的组成形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应用课本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深挖数学课本儿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课本知识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解读以及重组,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的进行探究学习和思考,逐步建立起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在教学时就可以先联系学过的分数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0.1=1/10这一基础知识,其表达的含义就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了10份,0.1以及1/10都是表示其中的1份,通过这样的方式初步理解0.1的抽象概念。随着教学的深入,在0.1的基础上增加具体的单位,如“元”、“米”等单位,使学生对0.1形成具体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对学习资料以及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重组,运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在无形的学习中就能够达到逻辑锻炼的目的。
        3、巧妙设问,促进思维发展
        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基于答疑解惑的基础之上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借助教学问题的引导,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基于此,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入手,为学生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具体的问题学习情境,在学习问题的驱动下,主动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过“面积”这部分知识后,对于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教师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之上为学生引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建立起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去解决的思想意识,进而借助“割补法”等数学方式的应用,逐步掌握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技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在理解基础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之上,发散学习思维,活化解题方式,将多变的数学题型进行分析,回归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学习发展认知特点,对数学课本儿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与重组,借助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思维习惯,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总结:
        【1】张方歌.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J]. 小学教学研究, 2010(07):29-30.
        【2】王魁山.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11) 195.
        【3】王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读写算, 2015(34): 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