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月4期   作者:苏春梅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是摆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苏春梅
        安徽省砀山县民族学校    2353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是摆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数学活动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动手操作的活动 二、趣味竞赛的活动课  三、探究发现的活动 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活动课的教学。
[关键词]     活动课教学  
        [正文] 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在数学活动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一系列活动,通过教师的预设和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和积极动脑思考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是一种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且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培养功能,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突破教学难点,优化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优势互补,激励学生的情感等。
        活动式教学,是针对学生上数学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的特点,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下,采用游戏、竞赛、故事、操作、实验等认知活动,因势利导地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体验与建构活动,进而向内化的认知活动过度,促使学生情意状态、认知结构和功能的改组、重建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动手操作的活动课
        常言道:“眼看百遍,不如手动一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境,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索的对象。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器官协同活动,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维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动手实验、制作的机会。
        案例一:
        课题:数学活动 拼图·公式
        实施对象:民族中学  初一(1)班
        目的(1)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公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整式运算、面积等的认识。
        (2)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3).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方法与经验。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丰富有趣拼的图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让学生准备好若干块如图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硬纸片.

活动形式:动手操作、讨论等
活动一:用若干块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硬纸片,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探求相应的等式。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得到一些简单的长方形,
并写出了一些等式,
        如右图得到3a·b=3·ab
                和2a·(a+b)=2ab+2a2
 
有的小组经过合作,得出的长方形较复杂些,如

对应的等式得到(a+2b)·(a+b)=a2 +3ab+2b2

活动二:一个关于a,b的二次三项式, 2a2+3ab+b2, 试用拼一个长方形的方法,把这个二次三项式写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拼图,教师引导适度,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拼图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己的拼图验证的情况,及时指导,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及让学生讲解验证公式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整理结论。
    学生得出2a2+3ab+b2 =(a+b)(2a+b)
        学生经过这一活动过程,得出了结论,无疑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对于其他的多项式也想试一试。
        活动三:(1)小组成员互相出题,写一个关于关于a,b的二次三项式,并尝试把它写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活动四:提炼知识:各小组阐述问题的答案,并举实例验证。
        经过以上活动,学生总结出每种材料的块数与多项式系数对应相等.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利用黑板、直尺和粉笔很难将整式乘法与长方形面积讲解到位,经常花了很长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图,费力的解释,最后还是有不少人理不出头绪。而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掌握两种表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解整式乘法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每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学生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方法与经验。
        趣味竞赛的活动课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励学生求知的愿望”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组织竞赛进行活动式教学,可以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
    案例二:
课题:有理数概念复习
实施对象:民族中学  初一(1)班
活动目的:(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把有理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巩固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及其求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及数轴的画法,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活动形式:小组接力竞赛。
竞赛流程:
(1)必答题
        以班级的自然组为单位,每组轮流回答黑板上的题目,但答题代表不固定,每一轮分别由教师、组长和学生代表任意出题产生,如:当所出题目正确结果是4,那么答题组中从前到后顺序排列的第4个同学回答,若像结果为负数时则由后向前数第8个同学,当数值大于小组人数时,在返回开始的位置接着计数,要求题目的运算结果的绝对值在10以内。
(2)抢答题
        这一组题目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题,每个小组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抢答,答题代表由各个小组自行决定。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3)风险题
        每一题根据它的难易程度都对应一定的分值,每小组根据其所选的题目得多少分或扣多少分。在进行了必答和抢答两轮竞赛后,每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分值基础,分数高的可选风险小的基础题以求保本,分数低的可选风险系数高的题做最后的拼搏。
        第一章《有理数》主要内容是有理数概念及其运算,复习有理数概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复习有关概念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涉及到很多基础而重要的概念—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一般在安排复习课内容时,都是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形成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学生较难全面掌握教师所要求的内容,学习效率低下。
        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巧妙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活动,改变课堂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活动,切实落实双基要求。我体会到活动式教学模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促使学生能够实现立体的认知、立体的学习和全方位的转变。
探究发现的活动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再创造”理论认为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性质、公理、定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也许,人类从有了教育行为起,就有了对教育行为结果的比较功利的追求,就是希望通过一定量的教育行为的铺垫,使受教育者获得对教育行为的结果的“懂”,对结果的追求似乎已经成了教学行为的首要目标,过程以及手段的追求已经退居无关紧要的地位,“懂”则或多或少地演化成对结果的“知道”了。问题在于,人的学龄期,正是人的思维方式、认知策略的形成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事实上就是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受教育者,指望着以“接受”为学习方式的学生今后能有“创造”性的成果,恐怕是要落空的。何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去呢?就是希望让“懂”成为学生的一个探究的过程。初中数学中的很多内容如定理法则等,教师不能直截了当地给出结论或自己在黑板上简单验证,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
        案例六:
        课题: 《三角形内角和》第二课时
        实施对象:民族中学 初一(1)班
        教学环节: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活动步骤:(1)如图,连接AC,把四边形ABCD分成2个三角形,你能计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吗?

        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是180°×2=360°。
        (2)如图,把五边形ABCDE分成3个三角形,你能计算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吗?

        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是180°×3=540°。
        (3)用以上的分法,将下列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各能分成几个三角形?

        (4)根据图形,完成表格

        由此表格比较容易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5)分组讨论:你还有不同于上述的分割方案吗?
        (6)用如下所示的分法(多媒体展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并完成表格
由表格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涂荣豹,季素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二月第一版
2、刘晓明,冯墨女等:《评好课与师德行为》[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第一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