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辉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315700
摘要: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教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错误的归因方式及无效的学习策略等,最终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及思想上迷失自我,成为了班级的问题生。本文从微笑疗法、赏识教育、家校联动等方面探讨特殊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特殊生;转化;策略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一直以来,中职学生被认为不如普高学生,这也让许多中考失利的中职生被贴上了受歧视的标签,致使他们抬不起头。更有学业不佳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开始自暴自弃或我行我素,成为班级的特殊生,他们的存在影响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积极转变这部分同学的不良表现成为了班级建设的关键。然而这份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更是所有任课老师应尽的职责。
一、特殊生形成的成因
1.不健全的性格特点容易让学困生丧失进取精神
学生性格的养成主要源于家庭教育,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学业成就的高低。目前我校较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由于忙于生计,有些父母对子女缺乏管教,平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学业情况关注不够,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他们似乎就可以放手了;另外较多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迁就孩子,造成孩子性格扭曲。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如果没有很好的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处于迷茫和困境之中,丧失了进取精神。
2.教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让学困生难拾自信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这种影响在中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较多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找不到存在感,并时常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导致他们产生低下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业缺乏信心。
3.错误的归因方式使得学困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失败是常有之事,困难不可怕,要紧的是对错误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归因,使之成为下一次的成功之母。错误的归因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困难面前有的学生归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容易让自己丧失自信;反之,有的学生习惯于把失败归结于外部的客观原因而不付出努力,最终也无法摆脱学习上的困境。
4.无效的学习策略成为学困生进步的绊脚石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学习上的无助感还与无效的学习策略密切相关。学习策略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某一知识和技能而做出的选择和采取的措施。大量研究表明学习策略运用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学困生在学习策略选择上往往存在不当之处,这也成为他们学业低下以及产生思想上的无助和茫然的原因之一。
二、特殊生转化策略
1.架构师生沟通桥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万事皆有因,特殊生并非天性愚笨或散漫。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你才能领会其外在的一切表现内在原因,断不可以想当然地对其批评教育。例如笔者教到的一位学生,姓徐,第一次看见他,就会被他独特的外貌吸引,皮肤黝黑,梳着被称为“汉奸头”的中分,眼神有些迷惘,一眼便知是个典型的特殊生,我心里猜测他可能来自单亲家庭。然而经过班主任得知他家里条件不错,父母并没有离异,用学生自己的话是父母如同热恋般恩爱,这也让我大跌眼镜,总觉得这有些“不太科学”,既然是这样的家庭,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其背后一定有故事。负责该班的班主任是工作不久的年轻的吕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她似乎显得有些焦头烂额。然而,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的事,作为英语任课老师的我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因此,我决定和班主任携手一起来感化这位特殊生。
因为不是班主任,很多事情我不便正面出手,更多的时候我需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了解背后的故事,这样才不至于惊动学生。在入学初的心理测试中,徐同学就被筛选为心理问题生。在班主任和徐同学的谈话中,我得知他的父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并对他一直实施大棒政策,如果他的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或他的一些做法不够顺眼,就会遭到父亲的拳打脚踢,打得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有一次竟然被打成晕厥后送往医院抢救。在父母面前他已经失去了避难所,与父母意见分歧时也根本没有辩解的机会,长此以往,他的性格慢慢被扭曲,思想上变得自暴自弃,学习上也开始迷惘。
另外,他还有自虐的习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则会用刀在自己的手腕上划出几道口子来,似乎在疼痛中他才感悟到自己的存在,甚至在自虐中他体会到了异样的快感。
得知这一情况,我深感他问题的严重性。对于这样的学生,真是有些棘手,断不可以贸然行事。每次在班主任找他谈话前,我总要提醒班主任少用质问的语气,做学生的倾听者。
2.给予学生“放纵”机会,收获意外教育效果
初步了解徐同学的一些情况后,我开始观察他的课堂表现及课后的与同学的相处情况。一开始,徐同学在课堂里还处于观望状态,内心的自我防卫意识提醒着他留意老师的一举一动。注意到我不是太凶的样子,几节课下来,他便在我的英语课堂中睡起觉来,我深知数学和英语是职高生的两大天敌学科,学生在英语课睡觉我也已经见怪不怪了。然而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思想,我总想着不能让他们踏实地熟睡。于是,当他在课堂上趴下睡觉时,我会适时地走到他身边并轻轻地拍打他的背,第一次被拍打时,他感觉被打扰,怒气冲天,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关注他的表现,第二次被拍打时,他的反应像在雪中抬起来的小鹿,仰望春天,眼神中带着迷惘;第三次的时候,他如同一个嗜睡的孩子在早上被母亲唤醒后的急促的样子。几次下来,徐的反应的时间在缩短,这就是一件好事。期间偶尔有几次在拍打后的反应如同冬眠的棕熊,没有了任何的回应,我知道要掰直一棵驼背的树苗是需要时间的。
问题生总会以各种方式刷自己的存在感。发型一直是徐同学显示自我、吸引他人注意的窗口。期中考试后不久,徐又烫了个蓬松的“鸡窝头”,班主任做了多次思想工作,劝他去整改,但他每次口头答应,却没有实际行动,这也让班主任很苦恼。每次月底仪容仪表检查时,都是徐同学慌乱的时候,他会用水把头发压低,或在检查时去厕所躲避,甚至藏到办公室来。班主任想把他赶回去,他却死皮烂脸不肯走。于是,我就劝班主任暂时给他网开一面,我想他会躲避,至少他知道这是违反校纪校规的,比起打架斗殴,留怪发只不过轻如鸿毛,不具有多大的破坏性。对于大道理,小徐早已产生了“抗体”,有时故意的放纵却能收获意外的效果。或许是疲惫于躲避学校的检查,有一天徐同学终于将自己的“鸡窝头”整改了。
3.微笑治愈学生心病,师生互动拉进距离
刚工作的时候,我总不敢苟笑,心理想着 “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训,但随着工作年数的增加,我逐渐发现严教是教育,微笑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尤其是对中职学生,微笑更是他们期盼的阳光,微笑能拉拢师生的距离,微笑能驱散心中的阴霾。在课堂上,当我扫视班级,有时与睡眼惺忪的徐同学四面相对时,我便向他微笑,他会马上转过头去,脸上露出一丝的不好意思。有时他也会认真地听我讲课,这时我也会向他微笑。有时想在课堂上给他个表现的机会,我会故意先叫他前面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样轮到他时也不会显得刻意和突然,对于他的回答,我总是去找一些可以表扬的地方进行鼓励,如此一来,他在这堂课上抬头的时间就会变长。
在路上遇到老师,徐同学如其他问题生一样,往往选择躲避,不敢或不愿意和老师目光的直视。为此,在路上看见他时我都会主动出击,叫他的名字,让他暴露在一个有他自己存在的世界里。呼喊一个人的名字可以唤醒他的内心自我存在感。次数多了,他也慢慢主动在路上跟我打招呼,“HI,DJ”(因为在英语课前我经常会给学生欣赏一些英文歌曲,学生给了我个绰号“DJ”),有些俏皮,我则很高兴地给他个微笑,并回应一句“Hello”。
4.家校联手赏识教育,成功点燃新的成功
最坏的学生的骨子里也有向上的一面。就像一颗沉睡的种子,遇到适合的土壤和环境也会有发芽的一天。为了避免期末挂科而遭打,班主任和徐同学谈心,同时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并从数学入手。其实他的数学功底还是不错的,脑子也算灵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徐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他自己也非常得意,但当他将这一消息告诉他妈妈时,得到的回话是“别抖死一样”,原本以为会得到父母的赞许和肯定,不料遭到的是一盆冷水,这让他感觉与父母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他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然而没有,于是又开始失望和迷惘。当我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我跟班主任吕老师讲,要给父母通个电话,不要下意识地给孩子贴上负能量的标签,不能以呛人的言语作为激励。在孩子取得成功时候要大胆地给与孩子鼓励和表扬,而不要让这表扬的话语成为孩子的奢望。
有了数学的成功喜悦,又经过一番思想开导和鼓励之后,徐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格外卖力的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他的主科成绩有了飞速的进步,位居全班第二,这也让我感到一些意外。对于长期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肯定的话语无疑是最好的激励,我又开始“垂帘听政”,让班主任老师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妈妈,她的妈妈激动的哭了,并同意在徐回家的时候会给与他个大大的夸奖和表扬,因为对于这些特殊生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三、结束语
教育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门艺术。中职生在成长的路上遭遇太多的挫折,帮助这些学困生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是每位中职教师的职责,正如班杜拉所说,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而不是任由失败带来受挫感”。教师要放低姿态,走进学生的心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爱、欣赏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重塑自信,成为学生学习和人生中的支持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