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月4期   作者:付雨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最为主流的教学理念,因此很多之前被教师们定义为“副科”的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也得到了家长和教师们的认可。
        付雨
        乌海市实验小学 内蒙古 乌海市 016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最为主流的教学理念,因此很多之前被教师们定义为“副科”的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也得到了家长和教师们的认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成为了音乐教师们热衷于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引言:声势律动即音乐教师采用声音、动作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与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音乐律动,从而实现学生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和掌握。声势律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声势和律动。其中声势便是将自己视为乐器,通过发出声音进行情感表达;律动即在接收到音乐讯息后身体不由自主的进行相应的摆动。声势律动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使音乐课堂和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促使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进而有效提升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教学导入环节,因为教师普遍存在一种错误心理:音乐课程并不是主要学科,没必要像语数外等学科一样费尽心思,殊不知这样的错误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存在严重冲击。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状态的重要环节,具有吸引力的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发现本节课的学习乐趣所在,同时会更加主动、投入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会得到明显提升[1]。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势律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之初便调整好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而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秧歌舞》时,为了能够在教学之初便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以身着秧歌服并扭着秧歌进入到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师刚一进入到音乐课堂时,学生们的眼神和注意力便被教师所吸引,学生们对教师所穿着的服装和教师的舞蹈非常感兴趣,同时也会好奇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这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们介绍衣着和舞蹈都和秧歌有关,并通过动作分解为学生们传授秧歌的动作以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对秧歌有大致理解。再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放松心态,然后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教师教学的内容和组织的音乐活动也会非常主动,课堂氛围既热烈又轻松。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所在,更加投入的参与音乐课堂,同时学生对秧歌的认识更加准确,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运用声势律动,优化学生音乐欣赏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们听听音乐、唱唱歌,那么学生所掌握的也知识歌曲的音律和较为浅显的知识,而且如果每节课教师都是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便会对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因此,音乐教师应当采用声势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探索中,使学生的多种器官都融入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发现学习音乐的乐趣所在,深刻掌握音乐的内涵。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动物说话》一课时,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听一听歌曲,然后教学学生唱一唱,有的学生便会感觉到无聊,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从而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如在音乐播放到“小鸡说话叽叽叽”时,学生们可以左右摇摆模仿小鸡走路的样子;在播放到“小鸭说话嘎嘎嘎”时,教师引导学生将两手上下重合放于嘴边,模仿小鸭说话的样子,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音乐上,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着音乐一起律动。在学生被音乐所吸引后,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们将会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会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运用声势律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运用身体节拍感知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和韵律感知,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2]。基于此,在音乐课堂中为了使音乐律动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音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放开自己,充分融入到音乐中,并随着音乐的进行以身体节拍表现音乐的节奏、速度、音律变化等等,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通过音乐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并采用肢体语言对该意境进行表达,以此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把握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调皮的小闹钟——大钟和小钟》时,教师便可以和学生们一起以身体律动的方式和音乐进行互动。在最初阶段学生们的身体摇摆和节拍动作并不整齐,但是每个学生的律动中都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在随着音乐的改变中学生的动作也在进行的变化。如在播放大钟声音时学生的摇摆速度会变慢,在播放小钟声音时学生的摇摆速度会变快。另外随着旋律的变化学生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如在旋律上升时学生的身体会有所提升,手指也会做上行的动作;而在旋律降低时学生的身体也会由高降低,同时手指会做下行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切实体会到音乐的变化,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与音乐的互动能力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结束语: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声势律动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作用,并在音乐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律动的方式与所学音乐进行互动,从而使学生发现音乐学习的多种有效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亚男.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 2019.
        [2]王瑞.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6):219,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