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月4期   作者:田达
[导读] 总书记把握时代大势,高瞻远瞩、言简意赅地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其含义丰富,影响深远。
        田达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总书记把握时代大势,高瞻远瞩、言简意赅地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其含义丰富,影响深远。一方面,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立德树人”。在以德为先的前提之下,从“育人”的层面上升到“树人”的高度,也就是说要重德强能,力争把学生都培养成为国之栋梁、社会实用性专技人才。另一方面,在“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环节,要围绕“职业素养”为核心内容来进行,凸显“德高技强、全面发展”的职业特色教育,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专技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思政课程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指明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需要每一名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构筑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1 研究目的
        学校仅仅依靠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实施德育,难以将德育内容的最大潜能挖掘出来,也难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势在必行。但部分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忽视德育内容的挖掘,将德育与体育相割裂,导致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广大体育教师能够明确德育的重要作用,并且积极探索德育渗透途径,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提供契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思想和体现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注重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紧迫性。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不仅在体质方面得以增强,还能在道德品质方面得到良好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难点
        2.1 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思政理论基础不足
        立德树人理念下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将其衍生的教育功能不断地渗透和注入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之中。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创新教学手段,重新审视教学理念,以良好的师德师貌和专业的素养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持续性动力与活力。但是较多情况下体育教师由于其经历多半是漫长的运动训练过程,任教后也是从事体育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接触思政理论的机会不多,因此往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高,缺乏对体育领域中思政元素提炼的整合能力,这将影响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注能的过程,制约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2.2 方法有待改进
        针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 40%的教师表示“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60%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甚至还停留在多年以前,既难以做到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体育训练活动中,又严重影响德育效果。


        2.3 课程思政的元素资源挖掘和实践路径创新不足
        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只是在授课过程中讲几句思政话语,或者是增加思政相关的理论课,而是需要在深入挖掘体育领域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后将其润物无声的融入到体育技能教学当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创新性的开展体育思政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使得体育课程的育人真谛能够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周期短,大多只有一学年的体育教学时长,导致思政元素的挖掘不是很充分,在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课时短,导致思政教育不能在体育课堂上充分渗透,因此在高职院校目前迫切需要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技能训练的同时将体育课程思政深入的展开。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3.1 以课堂制度为抓手,践行立德树人课堂常规
        课堂制度的制定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尤其是体育课程,实践环节比较多,上课地点在室外,学生们往往比较放松,良好的课堂制度的制定对于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更加重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践行立德树人。大一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制定好课堂的常规制度,就能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常规教学中时时渗透着德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意识就会开始转变,思想认识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制定好体育课的课堂常规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保育员与领航者。在读期间学生接触教师的机会最多,关系也最为亲密,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面前都会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为教好书与育好人,教师首先要做到德高为师,学深为范,古训云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为师者自身所具有的坚定的政治思想操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渊博的学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正面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会起到无声的浸润作用。学生在高素质老师的德高强技影响之下,就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且受益终身。为提高为师者的综合素养,一是可组织在职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与专技水平; 二是推行教师进高校进修制度,通过定期轮训来为在职教师补输“新鲜血液”; 三是可依托校方的“校企合作”等平台,例如体育营销专业可从企业或实习单位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资深专业技术人才为兼职教师,到高职对体育类学生进行全程教学指导或进行专技训练等。
        3.3 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德育效果
        体育教学的主要发挥阵地就是体育课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时主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时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以“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最后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体育社团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只有倡导学生健康生活,学生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真正走出宿舍,参加体育锻炼,最终达到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梳理教学内容,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将课程思政、体育训练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钟秉枢.问题与展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5-12.
[2] 季小燕.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