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巍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馆员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中来过桂林四次,其中抗战时期的1938年12月至1939年5月,仅6个月时间里就连续三次来到桂林,这足以见得当时桂林的地理优势、政治环境、人文因素和特殊地位对当时中国抗战斗争非常重要,也说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对中国抗战的历史作用也十分特别和巨大。
关键词:周恩来 桂林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 《救亡日报》
习近平主席曾连用六个“杰出楷模”来概括周恩来的伟大人格: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习主席也是在用中共先贤,给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学习的标杆、榜样。周恩来一生中来过桂林四次,其中抗战时期的1938年12月至1939年5月,仅6个月时间里就连续三次来到桂林,这段历史成为桂林红色旅游的亮点与焦点,不仅如此,桂林的抗日斗争史、抗战文化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具有特殊作用,桂林的抗战文化与文化遗存又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
(一)周恩来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
在广州、武汉沦陷前夕,党中央根据时局的变化,于1938年9月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正式决定撤销长江局,建立起统一领导南方各地抗日斗争的南方局,书记由周恩来亲自担任,并决定暂设桂林。之后考虑到国民政府陪都迁往重庆,为体现国共合作对等,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驻国统区的中共代表团,南方局改设重庆,桂林设八路军办事处。桂林“八办”既是公开的八路军设在桂林的办事机构,对内又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担负着中国南部地区红色抗日指挥中心的重要角色。
在广州、武汉沦陷以后,中国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这时的桂林已是中国仅剩的几座未被日寇占领的后方城市之一,桂林不仅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又是连通西南、华南、华东、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是抗日大后方和通往新四军地区的重要通道。而且在上海、广州沦陷后,由海外通往国内的物资运输线,只能通过越南的海防入口进入广西,桂林便成了这条通往海外最便捷的生命线上的重要中继站。另一方面,广西桂系军阀政治理念相对开明,主张抗日救国,开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之一。周恩来为实现广西和整个南部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做好桂系和从全国撤至桂林的广大文化人的统战工作,于是才有了他连续三次的桂林之行。1938年1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建立,由善于情报工作、号称“龙潭三杰”之一的李克农担任处长,其中周恩来的前期部署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统战工作中,周恩来总是很善于抓住时机,真诚相待,以真情感动他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得以建立,也归功于周恩来精湛的统战工作技巧。在从武汉撤退的途中,桂系核心之一的白崇禧乘坐的德制吉普指挥车抛锚,恰巧周恩来的小车经过,看到白崇禧在路边着急的踱步,出于真诚的关怀,周恩来立刻让司机停车并关切的咨询情况,考虑到白崇禧的安全,邀请其立即上车撤离。
此举让白崇禧很是感动,经过一路交心长谈,周恩来赞扬桂系有革命精神,充分肯定桂系在北伐战争期间的表现,而且团结抗日,保家卫国,同时周恩来还向白崇禧表示共产党在广西设立办事机构,只是为方便工作和团结抗战。周恩来诚恳与磊落的表述让白崇禧打消了一切顾虑,他不仅允许共产党在桂林设立八路军办事处,还表示回到桂林后将指示警备司令部对办事处的安全加以保护,于是,桂林“八办”之后的筹建工作因此较为顺利。
(二)周恩来与《救亡日报》
《救亡日报》是在抗战烽火中和火热的救亡运动背景下诞生的,在国统区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份具有统战风格和广泛影响力的报纸,报社的社长是郭沫若,总编辑是夏衍。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巩固和强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是《救亡日报》坚持不变的办报方针和特殊使命。该报1937年8月24日创刊于上海,上海沦为"孤岛"后于1937年11月22日停刊。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同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又被迫停刊。1939年1月10日辗转到桂林复刊一直坚持到皖南事变后,于1941年2月28日后停刊。
1938年12月初周恩来第一次到桂林,除了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设立而奔走外,另一项工作就是为《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到达桂林后,他首先与郭沫若一起拜会了白崇禧,白崇禧对“八办”的设立和《救亡日报》的复刊不仅表示欢迎和支持,还答应资助一笔报纸的复刊经费。周恩来还向报社的总编辑夏衍提出办报方针,即“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不敢讲的,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办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要看,都喜欢看的报纸”。 根据周恩来提出的指导方针,在以夏衍为代表的《救亡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通过采取团结合作、兼收并蓄、深入群众、服务读者等方式,不仅有效地宣传了抗战,动员了民众,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且进一歩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别是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广泛地团结了文化界各方面人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报在对统战工作的报道上,首先是肯定功绩,大力报道国民党政府,尤其是桂系方面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宗旨是促进全民族的团结抗日。其次是紧抓上层,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倾向的人或事件,有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手法。第三,重视读者需求,为群众排忧解难。《救亡日报》通过开辟专栏、副刊为读者提供信息和展示自我的空间,还多次举办募捐和义卖活动救助受难贫病民众。这种将宣传工作与统战工作相结合的办报方式,使得桂林《救亡日报》在国统区不但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广泛地团结了文化界各方面的人士,成为了“以文化界统一战线为标志的报纸”,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充分体现了周恩来为该报设定办报方针时的高瞻远瞩。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工作依然十分繁忙,但他依然惦念着桂林这片土地,1960年5月中旬,他率团出国访问归来途径桂林决定在此地稍作停留,与陈毅、邓颖超、张茜一起视察漓江。这次在漓江的游船上,他还是无暇欣赏漓江的自然美景,只是一路听汇报,规划着漓江的生态建设,审查正在兴建的水库蓝图。如今周恩来抗战时期来桂林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都已成为红色旅游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念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以旧址为依托建立的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的桂林因周恩来留下足迹而更加光辉艳丽,桂林的纪念地不仅是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的重要场所,还将在全国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与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广西日报新闻研究室编.《救亡日报的风雨岁月》[M].桂林:新华出版社,1987.
[2]佘爱春.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文学空间[D].南京: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
[3]文丰义.《桂林抗战文化城奇闻异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庞政梁.夏衍的编辑风格[D].苏州: 苏州科技学院,2007.
作者简介:樊巍,1987,男,乐亭,本科/学士,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博系列馆员(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