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演示实验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月4期   作者:黄雅婷
[导读] 演示实验为直观教学方法,是由老师来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将生物学的现象展现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获得结论的过程。
        黄雅婷
        泉州市培元中学  362000
        摘要:演示实验为直观教学方法,是由老师来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将生物学的现象展现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架构知识体系,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有重要帮助。然而目前初中生物学科中的演示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其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现状;改进策略
        
        生物学这一学科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实验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生物实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两种形式,演示实验是直观展示生物实验过程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形成认知[1],对生物学知识不断加深理解,对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及观察力的培养,均有重要价值。不过,目前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并未“做实验”,而是“讲实验”,了解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并加以改进,是提升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一、初中生物学科演示实验的现状
        初中生物学科演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直观的现象,可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启迪思维,拓展思维,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然而,现阶段一些生物教师,并不能充分应用这一教学方法。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实验条件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学,无论是实验室配置配备,还是实验室的规范管理,
都处于落后状态[2],这对演示实验的开展造成了影响,导致教师即使有心开展演示实验,也无法落实。另外,部分教师并未认知到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将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即使开展实验,也只是照本宣科,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实验。并未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来选取教学方法。基于此,改进演示实验势在必行。
二、初中生物学科演示实验的改进策略
        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感受实验现象及实验过程,在积极情绪中完成学习,本身就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学生感兴趣可以构建优良课堂氛围,并且可以让学生转换被动学习的意识,使其主动学习[3]。如在《呼吸作用》这一节内容讲解中,教师展开演示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改变教材中放温度计的方法,如:提前准备好煮熟的种子和未处理的种子,将它们分别放在两个瓶子里,标记为A、B,并将瓶子密封3-4小时,之后同时点燃两支蜡烛,将之快速放在瓶中,迅速密封瓶口,之后让学生观察蜡烛然后的情况。这样生动的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认真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并且可以让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个瓶子中蜡烛燃烧情况不同呢?通过这样趣味性的实验,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观察力[4,5]。
        2.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演示实验属于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取实验内容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选取能够将教学重点突出、将难点解决的内容。如在光合作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可以选取的演示实验内容很多,部分实验证实光合作用可以形成氧气,部分证明二氧化碳的参与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还有的实验表明,光照在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同时,用来展开实验的材料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如选取叶子、水生植物、陆地植物等[6]。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将所有实验都一一在课堂上开展,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内容及实验材料。同时,教师还可将内容讲解和演示实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生物学知识后,再去观察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换言之,教师不可“为演示而演示”,而是需要根据本节课内容的难点内容及重点内容,考虑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实验进行演示。


        3.做好教学设计,保证实验准确、科学
        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而且是必要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必须提前做好教学设计,操作步骤需科学,时机应合理,且演示时间要得当。为促使演示实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教师应对实验条件密切控制,必要时设置对照组,提高演示实验的说服力。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验方法、材料及仪器等不断改进,将演示效果明显提升。教师需充分估计演示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对各种影响实验开展的因素,提前进行分析,制定有效措施,将各项因素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实验方法
        初中阶段的生物演示实验相对简单,且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实验内容。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还可根据实验内容特征,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4.1同步式实验
        同步式实验指的是一边授课,一边展开演示实验。如在讲解显微镜的构造时,教师可在课桌上摆放一个显微镜,按照顺序,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观察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并讲解各部件的功能,这样学生可以对显微镜构造及其功能有充分的了解。
        4.2验证式实验
        验证式实验,指的是先讲解生物学知识,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实验。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师可从生活中选取实例,让学生思考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成分。在学生思考之后,教师为其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之后教师借助演示实验,对讲述的知识进行验证。如在实验中,可以在试管中对小麦种子进行加热、干燥,试管内壁可见水珠出现,这样学生就可体会到,小麦种子中有水分存在;对花生子叶通过白纸挤压,白纸上可见油渍,证明花生中存在脂肪。这样的实验能够让学生的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探索式实验
        探索式实验,指的是先实验,后讲解知识。如在讲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桌上摆放一个鱼缸,里面养着鲫鱼,让学生一一观察鲫鱼的运动状态。之后,将鲫鱼的背鳍、胸鳍、尾鳍逐一剪去,再让学生对其运动状态进行观察,学生就可发现,将背鳍剪去后,鱼的平衡无法保持,会出现侧翻;若将胸鳍剪去,鱼将只可向前游动,无法转弯;若将尾鳍剪去,鲫鱼游动的速度大大减慢,且身体会摇摇摆摆。经过观察,学生可以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结束语
        学科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与实验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对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积极影响。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还需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采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学生做好演示实验,助力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大洁, 寇小永, 窦继红.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物理模型的使用误区——以"模拟膈肌运动变化的演示实验"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 2020(14):22-23.
[2]夏秋平, 丁国华. 中学生物教材中演示性实验的实施探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9(03):110-113.
[3]余鹏.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J]. 文渊(高中版), 2019(05):169.
[4]梁秀云. 中学生物教材中演示性实验的实施探究[J]. 文渊(中学版), 2019(05):707.
[5]廖秋华.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 科学咨询, 2020(15):229.
[6]邱燕华.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数码世界, 2020(05):181-182.
本文为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初中生物学演示实验在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90(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