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泸县为例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月4期   作者:王静
[导读] 泸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强县,劳畜富民”的指导思想
        王静
        中共泸县县委党校    四川  泸州  646100
        摘要:泸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强县,劳畜富民”的指导思想,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不断呈现,但是要实现中央提出的“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战略目标,还存在很大的距离,还需要广大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住当前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泸县农业既有的潜力,挖掘新思路,促进泸县农村产业发展。
关键字:泸县 农村 产业发展

        一、泸县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泸县有广袤的农村,农村产业既有传统的优势种植业,如水稻、玉米、生猪、桂圆、花生等优势农产品,也出现了如黑木耳、油茶、花椒、甜橙等具有成长价值的新品种;经营主体上既有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也出现了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农户”等新型经济组织方式,这些成为泸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市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当前泸县也存在制约农村产业发展、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量困难、问题。主要有:
        (一)农村三次产业发展传统、低端、粗放、单一。
        一产业人均资源短缺,农业经营分散、粗放、规模小、效益低,从业人员老龄化、素质较低、效率不高;二产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效益不够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化少、附加值不高;三产业滞后,农村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发展不够、服务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二)农村产业发展的主体(主要是农民)的观念、行为存在问题。
        一是农副产品传统粗放。二是滞后性强,错失先机。三是经济承受力差。四是盲目性大,缺乏指导规划。五是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对政府缺乏信任,对政策落实缺乏信任,对产业发展缺乏信心,缺乏积极主动的产业发展意识。
        (三)存在制约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环境因素
        政府管理、服务方面盲目推动;政策落实不精准;跟踪服务不到位等。制度、政策方面支农助农制度不完善;支农助农制度缺乏可行性;保险机制不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老化等。基础设施方面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制约农村产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泸县农村产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二、近年泸县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
        (一)“特色产品+品牌文化”,树立品牌巧转型
        近年来泸县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各镇因地制宜,依据地理位置,天气,水质等自然条件发展经形成了一些特色产品、产业,比如兆雅镇的罗沙贡米;太伏镇的火腿;潮河镇的后湾桂圆,喻寺镇的天凤黑木耳;得胜镇的生姜;立石镇的廖麻口花椒;海潮镇的李花生;牛滩镇的甜橙等等。这些产品市场销售旺,经济效益高。
        (二)“家庭农场+农家乐”,化零为整巧转型
        为迎合城镇市民对农村、农业观光、休闲、体验消费的需要,泸县农民自筹资金,自己管理大力新办“家庭农场+农家乐”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将来种养植业同旅游业结合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供更多就业,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的渠道和效益。目前,这样的经济组织全县有150多个。同时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在办好家庭农场和农家乐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的特有资源,参与开发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提升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附加值。
        (三)“支部+协会+农户”,紧跟政策巧转型
        近年来以泸县得胜镇川南蔬菜生态基地为代表的新型产业模式顺势而行。它是以“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由支部、协会、村民三方共同出资,建设两千余亩百余个蔬菜大棚,生产大棚豇豆,南瓜,花菜,玉米等等。公司全面负责市场开拓,以最低保护价进行收购,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降低了农民的市场风险。“支部+协会+农户”模式的组建和推广,有效提高农民群众的产业科技管理技术,进一步降低产业生产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休闲旅游+历史文化”,传承历史巧转型
        泸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美不胜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按照“唤得起记忆,留得住乡愁”原则,泸县整合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人文景观、田园风光等资源要素,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泸县龙脑桥生态综合体、玉蟾山国际度假区、宋代石刻博物馆等已经建成。政府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节点20余个,实现“吃、住、游”一条龙服务。泸县力争建成一批4A级景区,做强做实“千年泸县,宋韵龙城”旅游品牌,让文化旅游业成为泸县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应对措施
        (一)健全制度,为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1.健全和完善各项助农、支农、惠农制度。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各区域全覆盖。
        2.建立督查督导和追责机制。重点督查政策贯彻落实是否到位,惩处各级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实到位。
        3.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奖励科技发明与技术创新、奖励创新型农业企业、奖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4.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增加供给主体,扩宽农业保险领域,规范赔付程序,提升农业保险赔付额,积极引导企业和农业大户投保,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二)引导发展,为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1.坚持导向,明确发展思路。坚持以现代化农业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创新转型为抓手,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引导外向型农业发展,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激发市场活力。
        2.疏通“道路”,开拓消费市场。要致富先修路,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离不开便利的交通,物流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改变交通不便的劣势局面;展开信息化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跟踪服务信息化,深入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现代农业结合,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引导农业企业拓展市场。
        3.实现“现代化”,助推农业发展。建设一片现代化农村,硬化农业发展基础;打造一支现代化精干队伍,培养现代化农民;运用一系列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高精尖农业;培育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带动农业创新转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