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8期   作者:包文灵
[导读] 在课程不断改革与推进下,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加以重视。
        包文灵
        内蒙古省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中心校 029323
        摘要:在课程不断改革与推进下,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加以重视。并在授课过程中善于运用多种元素为小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帮助小学生扎实的掌握语文知识。进而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及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为日后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运用
前言: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能将教材上的内容与问题、表演、生活、想象、故事、媒体等多种元素相融合,更易于小学生理解。同时能将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激发,推动小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中,在不同情境下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及语文综合能力,让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融合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作为激发求知欲望,推动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运用于小学语文学科中,能收获显著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面对教材上枯燥的内容,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且极易产生排斥心理,无法融入到课堂中。长此以往,不利于学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教师后续教学也会有直接影响。因此,对于此种情况,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在授课过程中将教材上的内容与问题相融合,创设高效的情境。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能产生极大兴趣,并积极主动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分析、理解与学习,在此过程中不但能让小学生发散思维,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会更加透彻。还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的记忆,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搭石》一课,主要描述作者家乡的一条无名小溪,人们根据水的深浅用河两岸的石头,每隔一段距离摆上一排,以供人们从上面踏过,更是赞扬家乡人的无私奉献及美好的情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问题相融合,创设有引导性的高效问题情境。如:从“水的深浅、二尺左右、平整方正”这几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如何过小溪?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能体会到什么?文中哪个词语能感受到美?两人面对面走搭石是怎样做的?老人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联结”是什么意思?本篇课文中看不见的美是指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能让小学生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极大兴趣,并自主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分析、理解与学习,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同时深刻领悟课文内涵。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学习质量,让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具有效性。
二、融合媒体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由于教材上的内容文字居多,枯燥又单一,致使小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无法长时间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对小学生学习将有极大影响,而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标准。面对此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多媒体相融合,创设丰富新颖的教学情境。

而多媒体能集视频、图片、动画及电子课件等多种优势于一身,极为符合小学生的爱好与心理特点。能快速将其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激发,从而积极主动的融入高效学习中。同时能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形式,降低小学生学习难度,让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具有效性。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主要讲述科学家探索除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的历程,同时说明这仍然是未解之迷。这是一篇科普文,本就内容较多且极为枯燥,教师若是用单纯讲解的方式,小学生则难以理解作者笔下的宇宙。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多媒体相融合,创设体验情境。将课前搜集到的宇宙相关视频播放给小学生,使其能在视觉、听觉与心灵上有较为直观、真切的体验。这样的情境能让小学生对于神秘的宇宙产生强烈好奇心,以此将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激发,从而使其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同时还能将文字内容转化成易于理解的视频形式,大大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其学习压力,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对课文内涵也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进而大幅度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融合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学科教材上的内容较为枯燥,而此阶段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学习语文知识较为排斥且缺乏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长此以往,不仅知识掌握的较为笼统,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教师面对此种现状,就应改变教学策略,可以从小学生的爱好入手,比如小学生喜欢听故事,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故事相融合,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不但能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还能让小学生在情境中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一改以往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司马光》一课,教师在讲解本课前,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可以在新课程导入环节,将教材上的内容与故事相融合,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如:司马光在退居洛阳时,正着手写《资治通鉴》,为了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贪睡,他用圆木制作了一个特殊的枕头,头枕在圆木上,只要身子稍加一动,枕头就会滚动,人也立时清醒。司马光醒后立即起床,继续书写,他将枕头取名“警枕”。而小学生通过听故事,对司马光这一历史人物就会产生极大兴趣,想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事故。这样不但能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其主动融入到课堂高效学习中,还能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拥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及语文学科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结:
        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能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激发,促进其自主学习、思考及探究,发散思维。同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小学生对文本内涵与思想的深刻领悟,从根本上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学习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多样且新颖的教学情境,构建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秋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有效应用[J].魅力中国,2021(1):203.
[2]程永红.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运用思考[J].语文课内外,2021(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