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8期   作者:纪媛媛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目前幼儿教育广受关注。
        纪媛媛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马厂镇中心学校 ,河北 沧州06265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目前幼儿教育广受关注。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其特点与爱好开展游戏教学,让幼儿在思维、行为、表达等能力上得以提升。同时游戏也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促使其得以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让游戏教学的开展更具有效性。本文针对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开展;措施
前言:
        幼儿阶段是启蒙的最佳时期,教师应遵循其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将游戏融入到教育中,为幼儿构建趣味性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能有足够的动力与积极性,主动融入到游戏与学习中,在这过程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真正达到寓教于乐教目的。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其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设计益智游戏,锻炼思维能力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与变化,幼儿教育受到更多关注。同时幼儿也是启蒙的最佳时期,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其加以培养,以保证幼儿健康成长与进步。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智力发育实际情况、特点、爱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开展游戏教学。可以设计锻炼幼儿智力的益智类型游戏,不但能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还能在游戏中不断思考,从而达到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游戏教学的开展,能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将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有效加深记忆,促使幼儿能够在活跃且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内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目的。
        比如在“积木游戏”中,如果幼儿在搭积木过程中,想要按照教师给出的模型来完成积木的搭建,则必须在思维上对每块积木的类别、颜色、大小进行区分,再通过动手搭建,才能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然而在这过程中,会让幼儿的思维能够始终保持在极为活跃的状态下,从而在不断选择、尝试中得到有效锻炼,在最终完成游戏时,获得一定经验及感受,并以此强化幼儿对于积木的正解认知,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或在“七巧板拼图”游戏中,由于七巧板中包含多种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等,教师要让幼儿对于图形有最基本的认知,可以设计拼图游戏。将准备好的各色图形让幼儿先进行观看,再鼓励他们用七巧板进行拼图,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动脑,拼出不同的图案。可见设计益智游戏不但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育,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从而加深记忆。促使幼儿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内不断进步,让教师游戏教学的开展更具有效性。
二、设计动手游戏,培养行为能力
        在幼儿阶段教育过程中,广受幼儿喜欢的游戏少不了动手游戏。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游戏,将幼儿兴趣充分激发,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与动手能力,也间接强化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而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给予幼儿一定指导,积极鼓励其充分发挥想象与创新能力。

而在游戏结束后也应对幼儿的表现给予一定评价与表扬,以增加其自信心。可见设计动手游戏,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行为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其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知识,从而加深记忆。同时为幼儿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比如在“剪纸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剪纸任务,使其能在剪纸游戏中,达到培养幼儿行为能力的目的。教师首先应讲解剪纸游戏的规则,再通过一定指导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学会熟练运用安全剪刀,以此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隐患。最后,教师应对幼儿剪纸游戏中的表现给予表扬与评价,以此增加其自信心。或者在“变废为宝”的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动手,利用废弃物品加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制作手工。设计多样的动手游戏,不但能让小学生极为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还能从中获取一定知识,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且富有活力。进而达到培养幼儿行为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目的,无形中强化其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让游戏教学的开展更具有效性。
三、设计角色游戏,提高表达能力
        幼儿阶段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应更加注重,并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的游戏。由于幼儿对于模仿与表演较为热衷,致使角色游戏成为广受幼儿青睐的一种游戏模式,而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能够以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角色扮演游戏还能让幼儿的分析、理解、思考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应更加贴近生活,为幼儿呈现出较为真实的场景,不但能快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将知识融入场景中,让幼儿能从生活的角度去分析与探究,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运用于实践中,达到培养幼儿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过家家”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出一定范本,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游戏。教师通过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表演游戏从中获取一定知识,如讲卫生、懂礼貌、尊敬长辈、乐于助人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设计,比如:一名幼儿的父亲是交警,在春节期间无法回家过节,幼儿埋怨父亲陪伴自己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在了解情况后,能以此设计表演情境,让幼儿结合对父亲工作性质的了解,扮演交警这一角色,让其他幼儿扮演路人。通过在表演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让幼儿逐渐对父亲工作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体会什么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让幼儿生活技能得到强化。同时设计角色游戏能提高幼儿分析、理解、思考、应变、交际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让游戏教学得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总结:
        在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与爱好,设计内容丰富的游戏,如益智游戏、动手游戏、角色游戏等。以此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兴趣充分激发,从而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大幅度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及表达能力,促使其得以全面发展。让游戏教学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为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玮炜.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77-78.
[2]朱婷婷.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家长(上旬刊),2021(4):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