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阳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 443000
【摘要】当代教育是追求高质量高效化的教育,追求学生主体性与全面性的发展,当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并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教学的目的从学生单一的语文知识的习得转向文化传承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教科书体系结构的基石,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前设置篇章页,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教科书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
语文课程一门工具性学科,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以语文要素为抓手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当代语文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语文要素 语文核心素养
【正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内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小学生的见识得到积淀,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旨趣得到进步,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语文已经逐渐从一门实施单一的语文知识教育的学科向综合性学科发展。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更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中聚焦语文要素入手,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 分析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所面临的问题。
1.1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学习更新契合时代主题的教育理念。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解读与细分“语文要素”并落实到课堂中去,没有大学科观念,课堂仅仅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从而并不能达到高效高质教学的目的。
1.2教学方法及手段陈旧 时代的高速发展呼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零零后”学生生长于数字化时代,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更期待形式多样、节奏明快的课堂。部分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及陈旧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反而抑制了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二,聚焦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2.1抓牢语文要素 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陈先云老师认为:“部编版教材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以以语文要素为抓手实现。这里以低年段阅读教学为例,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低年段的语文要素以课后习题、课文中泡泡提示语等形式出现,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一年级下学期学生需要反复训练并掌握的语文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材前后勾连,根据语文要素的提示确定教学内容,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
2.2落实语文要素,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所以在交流和讨论中要让学生们敢于提出看法,做出他们自己的判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们理解田忌赛马的整体思路,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解决问题上的思路,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的思维意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利用语文要素,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语文要素的核心之一,也是语文课程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语文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的培养需要以接受文学理论为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塑造形象与情感,进而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与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经之路。例如,在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教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体会刘禹锡所描述的壮观场景,带学生欣赏这篇诗歌的雄浑气魄,进一步体验体会作者做事的心情。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诗歌赞美一种事物。利用语文的核心要素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与创造力。
2.4依托语文要素,增强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力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每一个教师都被要求探索更加优质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与能力,从而最终有效落实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语文学科在学习中要想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传统文化就要注重运用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带领学生深入教学素材,让学生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一文时,教师们要介绍纸的由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人在古代艰苦条件下造纸的方法,认识到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随之加深学生对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等传统文化的理解,有益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语】总之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寻找最合适的方法,聚焦语文要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的要素,例如在文本中寻找独特的语言,把握表达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语言表达方式。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而达到高效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探析[J].文学教育(上),2021(05):98-99.
[2]朱秋,朱志勇.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1(0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