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8期   作者:顾海清
[导读] 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一直是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比较关键的问题,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之后,不少美术教师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非常出色的动手能力。
        顾海清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小学312000
        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一直是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比较关键的问题,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之后,不少美术教师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非常出色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明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从培养动手制作兴趣的角度出发,开展更加有效的美术手工课。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例,探究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制作能力;培养
前言: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整体来说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手工制作应该是最能够展现小学生美术功底以及综合能力的,相比绘画和欣赏这两个部分的美术学习内容,手工制作更加考验学生的立体思维和美学观念,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动手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采取模仿借鉴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美术手工教学的时候,教师会注意到,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可能很简单的手工任务,放到小学生的身上也会变得格外困难。所以为了综合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课堂任务,合理采取模仿借鉴的教学策略,尽可能降低美术手工作品的制作难度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制作“手工纸花”,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利用不同种类的纸张制作仿真花,教师在课堂上一共给学生提供了六种案例,可以使用卫生纸制作白玫瑰,也可以使用卡纸和皱纹纸制作郁金香等等。按理说看过这些案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边的纸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手工纸花,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受到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制约,大多数小学生只能够通过模仿和借鉴制作出和案例差不多的手工纸花。这个时候教师应当明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够通过模仿借鉴制作出和原品类似的手工制品也是优秀手工能力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可以直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变换本节课的教学方式,直接让学生通过模仿借鉴的形式,将教师课上给出的六种案例都模仿一遍,这样也算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了手工课上的教学任务。
        不过在采取模仿借鉴的教学策略时,教师必须要明确模仿借鉴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动手制作美术手工制品的范例,但不能够每一次都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应当和创造力等多元化的能力相结合,只有面对难度较大的手工课任务时,才适合采用此策略。
        二、引导小组合作完成手工作品
        小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

不过由于受到年龄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所以学习很多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时小学生难免会感觉非常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动手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五谷作画”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五彩斑斓的谷物,引导学生将谷物堆叠起来,在纸上粘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作,按理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动手难度较低,小学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然而,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动手制作一幅五谷画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简单,但要将这些谷子全都粘贴到纸上本身是有很大难度的,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身就有限,还要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细小的谷物全部粘贴到一张纸上形成画作,就会显得更加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本节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四人为一组,一起粘贴同一幅画,每个小组只需要上交一份作品即可。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动手负担,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和他人产生亲密地交流,有助于维护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动手制作美术作品时培养友情。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美术教学
        长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比较丰富的,相对来讲抽象思维略有不足,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综合提高美术手工课上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认真结合日常生活,利用学生分配的想象力开展手工课教学。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设计“文化衫”,美术课一开始每位学生都会得到一块白色的不料,学生需要通过剪裁和绘画,将这块布料设计成一件特殊的文化衫。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完成这个任务最为困难的并非剪裁,而是如何将整件文化衫设计得更美观。这种完全没有主题的设计任务,需要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文化衫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种元素,综合培养学生的设计感。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参考,所谓的文化衫背后一定要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结合城市美食文化或者环保主题设计文化衫上的logo。就以城市美食文化为例,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不同的学生绘制不同城市的美食文化,比如第一名学生在文化衫上绘制广东特色美食肠粉,第二名学生可以在文化衫上绘制重庆特色美食小面。小学生的绘画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将这些美食图片抽象成简单的几何logo,不仅提高了整件衣服的设计感,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收获更多生活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美术动手制作的兴趣。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背景下,美术课程也将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以适应现代小学生的教学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美术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需要经过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10):321.
[2]智育海.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剖析[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3):130-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