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甫
重庆市云阳县海峡小学 重庆 云阳 404500
摘要:在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教育也应当找准自身的定位,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获得健康的身心。物质生活的提升让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锻炼的重要性,在进行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完善的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团结协作以及掌握体育技能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在不断将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应当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让体育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 学生成长 影响
引言
学校体育教育应当以体育文化为重要的引领方向,让学生在健康成长中逐渐形成有目标性的体育锻炼内容,形成体育精神获得体育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重要毅力,让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教育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焕发青春活力,促进学生公平竞争以及形成集体意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教师构建体育多元课堂,以兴趣为手段,让学生积极的掌握体育锻炼的要点,促进学生能够调节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获得良好的健康状态,每一名学生都应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形成健康体魄,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学校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应当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不断从学生角度进行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在为学生创建良好体育锻炼空间的同时,组织学校实践比赛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形成集体意识和体育创新精神。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从而通过情感的递进以及相互交流,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走创新发展特色道路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教师注重体育教育的测试结果忽略过程,学生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产生了抵触学习情绪,在不断进行学校创新教育理念融入的过程中,体育教育事业应当走出自身创新发展的特色道路,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针对学生在成长中的不同需要进行体育教学的目标调整,让体育教育教学能够呈现出科学性、时代性和综合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拼搏奋进的发展面貌。
(二)以体育素养为目标
学校体育教育应当以德育教育为基础,逐渐能够在提高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体育素养。进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内修品质外修体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渐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参与集体竞赛以及体育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重视体育自主学习,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思考学习目标,进行全方位的体育学习实践。
(三)体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
体育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要想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需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考虑学生在实际成长中的实际需求,运用体育实践教育教学为桥梁,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阶段,为了打下良好的体育锻炼基础,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安排适合的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掌握运动要领,形成快乐健康的运动状态,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风气以及正确的体育发展方向。
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育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时代的发展,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从而让体育教育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趣味性,教师在发挥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不断与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课堂锻炼延伸到自主锻炼,逐步克服困难,取得体育锻炼的进步。
(一)以兴趣为手段,体育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坚持进行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角色扮演以及竞赛等方式作为重要的体育教育教学兴趣模式,在不断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运动耐力,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信心。教师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应当能够考虑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成长的相关因素,从而运用创新思维,逐渐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相互探索不断合作中,促进体育教育向前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校应当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从而在加大投入力度进行体育相关设施完善的过程中,更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调整教育策略,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体育锻炼综合能力。在应用创新思维进行体育运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运动思维,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在将体育作为自身学习需要的同时追逐体育精神,提高自主锻炼效果。
(三)增强学生的体育意志力,获得终身体育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体育教育教学也应当让学生获得积极拼搏的精神面貌,不断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志力,获得健康成长。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潜能发挥的过程中,更能够让学生摆正心态,积极的追逐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将教学实践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主学习环境中,也能够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不断的优化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情感。教师应当组织实践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能够加强交流,增进感情,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技巧,自主学习环境中学生也能够组织家庭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学生变得坚强、阳光而充满运动激情。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育在与时代发展进行接轨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因素,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健康身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终身体育思想。不断打造优秀体育教师队伍,让体育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林.关于青少年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1):1-3.
[2]毕亮,苏艳红.“健康中国”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2):1103-1105+1108.
[3]林志明.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1,(4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