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娇
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 362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高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而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中历史课程也应当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加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对此,本文以中国古代史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历史教师应当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历史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高中历史;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一环。而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侧重德育改革的重要教学探索。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而言,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力图将高中历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当中,不断加强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课程思政与中国古代史融合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教育概念之一,它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中的教学体系以及各个课程之中来达到对于学生全方位、全角度以及有体系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及爱国情怀[1]。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肩负着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更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自身的教学体系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而言,将中国古代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有如下重要意义:首先,中国古代史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内容以及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系统性学习既能够提高自身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认知,树立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又能够通过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建立起批判性认识,提高自身的思辨精神。这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将中国古代史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课程思政的体系化以及全面化发展。其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将中国古代史融入课程思政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之一。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健全发展。在此背景下,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而课程思政与中国古代史的融入既兼顾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又能够通过学生的历史学习来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以及爱国情怀,对于学生自身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思政与中国古代史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加快课程思政与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融合。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理解,不断优化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讲解中,历史教师不应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农耕经济内容,而是应当鼓励学生以发散的角度自行利用互联网以及其他辅助资料查找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特点、农耕经济的代表以及与农耕经济相关的书籍,例如《天工开物》以及其他中国古代优秀的农耕文明产物等内容。这一过程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通过资料的查找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了解,进而帮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以此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思政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融合。
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确立学生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历史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出发,不断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历史核心素养高、历史底蕴丰厚的人才,以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本文认为高中历史教师更应当积极听取不同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建议并归纳总结,以此来改进自身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比重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挖掘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与课程思政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并且将这些教学内容串联成具有条理性以及关联性的教学体系,以更加有条理、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角度进行历史教学,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应当如何融入中国古代史学习的教学体系。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为基准,积极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等不同历史的教学内容,并且鼓励学生探索中国古代史背后所蕴含着的思想政治内容。另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当积极联系过往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历史学习脉络。在此,本文以高二历史教学为例进行分析。高二是学生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阶段,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教学方案时可以将高一的基础历史知识融入高二的历史教学中,并且适当纳入部分高三的历史知识内容,以此来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这一章节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高一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出发,以熟悉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结束时再以高三的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思想宝库等教材内容为结束,帮助学生对高三的历史知识建立一定的了解以及印象。
其次,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当积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以中国古代史为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现存的古代遗址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学习的兴趣,更能够通过对过往历史的深入了解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以及爱国情感,进而感受到中国古代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方式,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历史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思想道德素质高以及拥有健全三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小溪,李凯.中华民族认同与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以中国古代史课程为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22(01):285-297.
[2]咸成海.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讨[J].文化产业,2021(1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