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途径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8期   作者:曲绍华
[导读]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时候,没有了小学时候的懵懂,这是他们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曲绍华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第二中学  154500
        【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时候,没有了小学时候的懵懂,这是他们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此外,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学生需要在初中学习三年并且在中考时也是需要考核的科目之一。因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们成为热爱学习、具有道德法治意识的新时代学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失效性,有效提升
        【正文】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初中生从网络上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初中生的价值观形成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引导。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己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然后再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途径。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热情,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很多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是老师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来讲解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着,被动的接受着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犯困和走思,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又怎么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呢?其次,教师单纯的讲授课本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不能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也需要很多例子来得出,单依靠书上的例子是不够的,而且书上的例子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教师应当将生活之中的例子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之中,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1.2教师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道德与法治本身因为它的学科特点难免枯燥乏味,需要教师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但是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的内容。而且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占的分值低并且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是副科,这些原因使得大部分学生以及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重视,仅仅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解学习。教师并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这也就使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带来的思想认知不够强烈。
        二、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2.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导者,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来道德与法治在中考中的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科目分值比例低,很多人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性不够,如果再加上教师一味的讲解知识,并不能让初中生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当前社会上的信息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可以获得大量的课堂之外的信息,心智也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成长较快。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时代的前进步伐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当今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和朋友在一起”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与朋友交往的方式有多少种,并且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成员讨论怎样与朋友交往更有益于促进友谊的发展,这个环节不仅有益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益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以及消除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代沟。讨论结束后,每个讨论小组可以选派一个代表发言,向班级成员叙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每个小组在听到别的小组发言时,也可以找出自己小组没有讨论到的地方或者是与其他小组意见不同的地方,不断的完善讨论的结果,才能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具有不同道德品质的人做朋友的不同影响,让学生明白要多和道德法治观念强的人做朋友,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法治素养水平。
        2.2深化课程的深度,对教材内容适当的进行拓展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增加了法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新发展环境下的时代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之上,教师应当适当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在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初中二年级“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时,教师应该再跟学生讲一下为什么哪些人需要对我负责,我又为什么需要对别人负责,让学生在未来面对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时候可以主动的承担,深度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可以引导学生在未来承担责任的时候心里也没有怨言,做到知行合一。
        2.3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的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方方面面,课本上的内容受局限于书本这个载体,上面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把教学拓展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道德的可贵以及法治的力量,从而更好的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并与价值观与自己相符的人交朋友。
        2.4发挥模范作用,坚定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道德法治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首先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些正确的行为有想要去做的信念,最后将正确的行为付诸于实践。这个过程在模范的作用下更容易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每次道德与法治课抽出五分钟的时间来宣传那些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模范,通过向学生讲述他们的事迹,让学生可以坚定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结束语】综上所述,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修养,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提高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基于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最好、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初中生的道德法治素养得到提高,更加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石昭月."坚持育人为本 引导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2.03(2021):48-49. doi:.
        [2]张贝贝.(2021).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eds.)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六)(pp.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