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且木·吾达尼克
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中学 843000
摘要:在初中教育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值得教师和学生引起重视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形成思想道德品质和树立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初中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养成核心素养,得到道德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养成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载体,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帮助初中学生养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不仅是新课标全面落实背景下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策略引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水平逐渐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发德育教师深刻思考的课题。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符合自身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基础学习能力、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学科是帮助学生升华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必须有效调整和创新教学策略,找到满足初中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掌握到的课堂理论知识实践于现实生活当中。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构建情境不失为一种最佳方法,其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勇担社会责任”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构建情境。首先,教师在正式展开课堂教学工作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诶学生呈现各个行业工作人员在自己职位上辛勤劳作的场景,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新课知识“责任”,对社会现实中勇敢承担自己责任所具备的重要意义产生深入了解。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良好的游戏情境,模仿重大火灾现场中人员紧急疏散的现实场景,活动开展汇总,有些学生可以扮演消防人员角色,有些学生可以充当火灾现场的受困人员,结束一次模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两组学生互相调换角色。在活动的参与期间,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深刻了解责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对课本中的教学知识点产生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则能够清晰地明白在社会现实中自己需要担负的责任,进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学习中积极承担责任,让班级中的全体学生都能够努力成长为履行责任、遵守纪律法规的优秀社会建设接班人。[1]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利用真实案例的展示为学生带来具体、生动的认知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快速沉浸到生活化场景中,利用真实生活渗透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增强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全面渗透到生活东中,进而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三观认识。通过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德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认知。例如,在《生命的思考》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给予深度教学,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革命英雄伟大领袖的一生事迹,以此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生命的可贵。通过生活化方式的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而且能够让学生掌握到课外的丰富知识和内涵。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在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突破传统、固化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布防重重障碍,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教学手段、反思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方式已经被证实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促进学生产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科学运用。例如,在《小康社会构建意义》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将总结出的内涵讲解给学生。则会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知识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难以体会到小康社会的发展与自身之间的联系,致使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基于此,教师可以科学运用反思教学手段展开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维内托,以此引导学哼探究自己与父母之间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什么区别,并引导学生对当下的美好生活难得可贵进行体验。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社会建设的利益,同时能够全面了解到小康社会发展的意义。[2]
四、加强讨论,有效引导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融入问题讨论活动当中,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尚未成熟,正是自我意识以及自主性走向完善的关键阶段。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社会方面的认知程度;促进学生对公共生活产生一定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三观,树立三观意识,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教师将问题讨论环节引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能够加强学生的问题解读能力,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课本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并在脑海中留下知识的深刻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品味青春》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是否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要求学生通过辩证思维来思考该问题,促进学生深入解读问题。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养成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结合核心素养的实际要求,为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识,以此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琴.策略引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J].启迪与智慧(中),2021(05):85.
[2]赵灵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