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探析

发表时间:2021/7/9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8期   作者:曾萍
[导读] 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将中华传统美德有效融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性进行提升
        曾萍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514200
        摘要: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将中华传统美德有效融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对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性进行提升,同时还能有效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继承尤为重要。但是传统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目前很多教学工作者仍然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中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融合的重要性。本文以初中德育课程作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分析中华传统美德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优化策略,希望对教育水平的切实提高起到更显著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统美德;初中学校;教育;
        一、初中德育课程对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现状和原因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发展历史的国家,有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说在每个地区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传统美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典型性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华传统美德在初中德育课程中的融合效果良好,据研究发现,目前中华传统美德在初中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及和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缺乏完善性。也就是工作的全面性不足,无法发挥细致性优势。一些表达内容上生活性不强,不能对学生发挥最显著的吸引力作用和效果。并且传递的途径较为有限,活动平台不能发挥教育作用。其次,德育课程虽然对传统美德进行了融合,但是在教育内容上并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无法对知识连续性和实效性问题进行完善,区域化资源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区域特色的鲜明性不足。最后,设施条件上缺乏专业的组织和专职负责人进行教育研究。由于初中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合力,所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能在德育课程上发挥优势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来说,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课程中的融合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由于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仍然缺乏完善性,所以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仍然具备较大的进步空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课程中融合的相关对策
        1. 准确掌握二者融合的意义
        教育者只有对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课程中融合的意义进行掌握,才能帮助教育者更精准地认识到我党和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切实提升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创新与发展,帮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的根基。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塑造的过程中,要将提升国民素质作为基础,只有积极开展文化强国政策和理念,才能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重要帮助,这对于我国文化影响力提升也将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2. 对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教育中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入发挥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原则进行明确。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所以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更应该注重对美德分类建设,从而形成更具备民族性和校园性的教学资源体系。在这项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始终坚持批判继承原则:传统美德虽然具备显著的有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其不足,全面地看待问题,虽然传统美德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和品德意识,但是仍然存在落后性和腐朽性,所以我们在教育融合过程中仍然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应该始终坚持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作用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作用。
        3. 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现在大部分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父母掌心的宝贝,心理素质较差,自理能力不足已经成了当代学生的通病。并且,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才能发挥更显著的优势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起深厚的情意,保证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学生产生直观的影响作用,甚至会被学生进行模仿,这其实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初中生的三观形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所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帮助学生思想和客观社会的结合,从而对其开展有效的美德教育。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传统美德特色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学校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发扬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拓展校园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和手段。目前,各个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比如可以采用文艺汇演、社会实践、体育比赛等方式,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初中生更有效地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在活动中得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实现美德教育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优秀的美德被代代传承,是后代不可多得的优秀道德遗产。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更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在初中教育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开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发展不断壮大,在提升初中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为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杜鹏,姚富云.浅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征[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2]黄易宇,郭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文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4]胡玉荣.论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继承与弘扬[N].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