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少数民族发展思路探讨 梁铭健 洪耀熹 刘雨荷 陈泽钦 吴蔚彤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梁铭健 洪耀熹 刘雨荷 陈泽钦 吴蔚彤
[导读] 本文章以梅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收集当地经济结构与民族文化的具体信息,研究目前畲族村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本文章以梅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收集当地经济结构与民族文化的具体信息,研究目前畲族村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同时对比借鉴国内外经典成功经验,回归推动少数民族村发展的初衷,从经济结构、文化传承以及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作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依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的到来。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同时我们要抓少数民族建设,实现全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基于上述背景,以梅州市凤坪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地产业,发现该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有效的产业发展机制,以及旅游业受到忽视,缺乏第三产业发展意识,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凤坪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得知,八成村民不了解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如耕带、畲语歌等,目前当地畲族文化陷于困境且难以反哺经济;此外,当地由于茶业经济以个体种植为主,导致技艺难以得到有效交流与传承,制茶技艺普遍参差不齐。
        通过发掘产业新模式使得民族特色文化和地方特色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得以有效释放活力,以特色民族文化为前提,把“向山发展茶旅产业、以茶旅促活乡村经济”作为当地发扬脱贫攻坚精神,释放乡村活力、发展独特生态产业、推动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并带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复兴繁荣,更能为其他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更多借鉴。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模式落后,缺乏活力
        当地产业主要以茶产业为主,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茶产业的利润。但当地的茶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同时当地的特色产业也未能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
        产业结构发展单一是目前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经济问题。茶产业发展存在质量、产量弊端,产业附加值低,产业结构单一化,在凤坪村,存在诸如采茶的人手不够、难招采茶工等问题;而在销售方面,销售方式以批发为主,多销售往潮汕地区,销售渠道较单一,品牌知名度较低,本地茶叶销售受限,发展模式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从而无法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当地少数民族特色优势及其优美的旅游环境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畲族特色文化不够鲜明,传承度和创新意识不足,难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二)村民思想闭塞,观念保守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相应的了解到的政策途径少,对于新政策的接受度也会较低,未能及时了解到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等。村民思想的开放,是影响乡村振兴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
        目前当地的传统文化传承困难,几乎没有用有效方式记载,只是依靠代代人以口述的方式传承;外来文化冲击,使当地特有的畲族文化岌岌可危;村民囿于自身文化观念,思想保守,不愿与外界交流现状,均导致畲族文化的闭塞与固步自封。同时村民之间也不愿交流,仅保留自己的制茶技术,不会将自己的制茶技术分享交流,在家族内部之间甚至都存在不交流不沟通的现象。导致当地的制茶技术参差不齐,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售卖效果不佳。
        (三)畲族文化传承机制落后
        在千年变迁中,畲族少数民族拥有比较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日益减少,由于相关文化政策引导宣传不到位,相关文化宣讲力度不足,同时大部分畲族文化缺乏文献记录及有形载体,面临失传困境;加之教育资源匮乏,居民传承文化意识薄弱,文化基因的流失导致畬族人民对自身文化认同度不高。
        畲族特色文化不够鲜明,传承度和创新意识不足,文化产业融合存在开发层次低下,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资源转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区位方面,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茶产业获利,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畲族特色文化逐渐被淡化,传承度和创新意识不足,难以与当地相关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二、少数民族乡村发展对策探索:
        (一)打造三体联动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跟随“畲”家原生态口碑建设的风向,以茶业为主体,依托畲族文化和茶文化,联动当地的特色畲族旅游品牌产业,打造当地“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生态产业”的三体联动机制的方案,形成畲族村独特的茶叶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经济上,当地村委干部和村民努力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支持,当地的经济状况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上,提高村民对于当地产业的联动发展参与度;行政上,加大相关部门的支持合作力度,培养与产业相关的人才。另外,可以建设餐饮、住宿、品茗、观光等功能齐全的多元化的具少数民族文化的茶旅一体体验区,兼顾经济效益、文化传承、生态农业共同发展。同时塑造当地文化特色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深挖畲族文化和茶文化历史内涵,编排一系列富含“畲族文化”“凤凰茶文化”的舞蹈和情景剧,在一系列公共品牌推荐活动中,形独具特色的“畲茶”品牌。同时参与北、上、广、深等地举办的茶叶及农产品展销会,逐步提高“畲族茶”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二)加快传承载体建设,健全文化管理体系
        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倾斜下,学校要重点抓好畲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在学校里面设立了一系列的畲族文化宣传栏,让畲族的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同时学校应该继续茶艺课、畲语课以及畲舞课的开展,重新唤起畲族文化的传承,让新一代的畲族青年能够更全面的接触畲族文化。同时以语言、服饰做为重点,政府做好民族民俗事项恢复重建工作,让村民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好的传承本民族文化。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活动,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塑造当地文化特色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挖掘畲族文化和茶文化内涵,形成“畲族凤凰茶”品牌,编排一系列富含“畲族文化”“凤凰茶文化”的舞蹈和情景剧,在一系列公共品牌推荐活动中,形成自己独有特色的畲族品牌。同时积极参与北、上、广、深等地举办的茶叶或农产品展销会,提高“畲族茶”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促进文化与农业、生态、旅游、科技等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创造力和生产力,推动文化富民、强村,塑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态势。
        (三)开放村民思想,增加交流
        根据凤坪村的实地情况可得出,村民对相关政策了解度低,邻里之间缺乏交流,这对凤坪村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打破交流的壁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解决问题。
        当地需要充分发挥村级干部的引领作用,展开惠民惠农,鼓励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等的政策宣讲会,使得村民对相关政策的有一定了解;建设当地畲族文化博物馆,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记录畲族文化,使得传承得以延续,增加畲族村民的民族自豪感;举办多种交流会,通过节日活动、文化庆典带动村民与外界人士“跨文化”交流,打破文化壁垒,让文化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思想,在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形成开放、包容的局面。同时在思想层面提高的同时,当地还可以通过举办联谊活动以增加村民邻里之间的情感,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在村民情感增加的基础上展开制茶技术交流会,促进茶产业的优质发展。
        结语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此外,探索畲族经济、文化新兴发展,既有利于畲族自身强大,也在为少数民族的传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保驾护航。
        在乡村振兴之下,以畲族村为例,针对畲族村内部发展问题,我们分析和总结畲族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提出三产新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迸发出创新的源泉,不断地涌出新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王晓丽. 茶叶社群营销的现状_问题与模式研究.福建茶叶. 2017.02:53
        [2]李丹丹. 发展一村一品助推乡村振兴. 驻马店日报,2020-11-18.
        [3]郑海波.互联网+对茶叶的影响与市场发展策略分析.福建茶叶. 2016.11.
        [4]廖颖川.浅析全渠道视角下的茶叶营销模式,茶世界. 2017.0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