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大型工程施工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大部分建筑都在采用混凝土结构,其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裂缝和地基沉降,从而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危害。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对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过程;应用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在逐渐变大,但结构裂缝和渗漏以及不规则沉降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推广的一个核心要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部分应用的施材料为混凝土材料,但是混凝土材料在天气变化情况下,会容易发生膨胀以及收缩问题,因此,就导致了建筑平面间产生了裂缝现象,并且在后期对缝隙进行填充的时候也很重要,需要在混凝土稳固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对缝隙进行填充,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应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
1.1后浇带施工技术原则
首先,后浇带需要坚持预防的原则,通过在建筑后浇沉降区、后浇收缩区、后浇温度区设置后浇带来达到降低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降进而实现控制裂缝的效果。其次,通过留设后浇带能够将建筑结构施工中短时间内释放的混凝土约束应力降低,在施工完成后可以将后浇带对结构的影响作用减小,避免出现永久变形缝对建筑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加强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人员需要在应用该技术前对建筑物结构的强度进行设计和计算,将建筑结构应力精确地计算出来,确保合理选择抵抗应力的方法。
1.2较好地解决地基沉降问题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采用明挖施工方法,但是也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地基沉降问题,这和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固处理不合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进而后期出现应力减小以及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现象,甚至会发生建筑墙体裂缝乃至建筑倾斜的严重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地基沉降问题,可以使用后浇带技术来实现建筑物对地基压力的分担,进而将建筑物的间隙减小,将建筑结构的稳定水平提高。
2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2.1 建筑物受温度影响力度减少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通常会应用混凝土构件来达到固结的作用,但混凝土构件,就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到会产生收缩的现象。在混凝土凝结时,还会产生一部分温度应力,而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产生一定的影响,混凝土温度的应力会比其最大的抗拉力还要大,因此,在这个时候,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概率就会非常大。要想改变这种问题,就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施工现场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来给温度的应力创造一定的空间,从而使温度的应力可以进行自由的消失,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裂缝产生的概率,并且还进一步提高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缓解建筑物的沉降差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时,通常导致出现差异性沉降问题,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和重力等而导致的,因此,要重视建筑工程中各个部分连接的地方。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就会使这种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在具体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时候,需要把建筑工程施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高层建筑,第二部分为群房结构,因此,在实际施工时,要把这两个部分分开进行施工,这种方式在完成房屋建筑主体部分施工以后,建筑工程沉降问题也会得到良好的缓解,然后再填充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同时,也有效的保障了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能够保障建筑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地层与高层两者之间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其稳定性有了更好的保障。
3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有必要在准备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后浇带的关键技术应用于建设项目施工中。在后浇带施工中,首先应考虑模板的预置和预留,这项工作通常是在后浇带施工前进行的。此外,在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钢筋网、格栅板等铺设,如此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有利于实现结构受力的均匀性,完善结构。其次,应考虑施工工艺规范和完善预设。由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跨度大,可以合理避免模板抗拉强度和抗弯刚度的整体可靠性。在沉降后的部分浇筑区进行现浇混凝土时,必须适当地增大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压力控制,防止因工作压力过高或过低造成质量损害。在竖向后沉降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对建筑钢筋及其焊接钢筋网的损伤,尽量防止其外流,保证施工质量。
3.2控制断面和浇筑时间
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合理防止主体工程后浇带出现纵缝横断面,充分保证横断面设计方案与混凝土横断面设计的一致性。避免高层建筑结构中高层建筑的变形,预防建筑中产生直缝现象。在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三种后浇带截面类型:①竖向接缝,主体工程的壁厚必须设置在较小范围内。②结构墙面的厚度必须设置在0.3m~0.6m之间。③沟槽接缝,必须设置为大于0.6m的厚度,需要对接缝表面进行处理和清理,以提高混凝土的融合度。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沉降,有必要加大梳理控制的力度。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时间约为2个月,后浇带的施工过程将跨越这一阶段。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沉降差的时间并不固定,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可知,主体不均匀沉降往往要早于裙楼,因此,需要在所有建筑达到完全沉降后,方能进行后浇带浇筑。
3.3合理把握作业面宽度
对于高层住宅和高层建筑,应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平稳性和一致性,特别是现浇混凝土,必须做到一次到位,确保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总体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和有效布置后浇带工程的总体工作宽度和施工工艺步骤。对于埋有预应力钢筋的大型建筑物,往往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大跨度后浇带施工,对于这类工程,需要更加严格和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在这类施工中,需要保证钢筋的密度,避免因应力的加持而出现下垂、弯曲、折断等问题。
3.4后浇带的设置方法及标准的选择
后浇带的设置方法有平直缝、凹形缝、凸形缝等。如果在具体工程施工中没有具体的专业设置方法,则需要以建筑工程为基础。比如,对于地下室的浇筑可以选择平直缝,也可以安装止水钢板。其次,在确定沉降后浇筑面积标准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温差率及其可能产生的收缩力。实际沉降面积应在浇筑后进行计算和测量。通常,沉降后倾倒区的间距为21m~31m,总宽度为705mm~1005mm。后浇带的关键技术是完成工程建筑物主体与多层建筑之间的施工。合理连接,防止混凝土开裂。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地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目前的大部分建筑工程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地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需求,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对施工中的技术不断地进行提高,并且还要突破与现代建筑要求不符的传统施工技术,对之前建筑结构容易发生的裂缝和渗漏以及不规则下沉等问题,要采取综合性比较强的施工技术来改善这些问题,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就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通过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仅促使工程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进一步缩短了建筑工程的工期,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同时也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元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
[2]张军锋.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
[3]潘杰.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