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 重庆市 400000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市政路网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传统的道路设计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和降雨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多不足。从目前情况来看,城市当中的水资源紧缺、水生态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会对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程度影响。市政道路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缓解城市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人员在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中应予以足够重视,充分发挥市政道路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路桥;设计施工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实际建设期间,以“海绵”为基本建设模型,对城市自然环境起到保护和改善作用,利用弹性道路设计形式,对城市径流雨水起到吸附和渗透效果,为此,市政部门在进行道路工程设计时,充分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
众所周知,海绵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物质,而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的排水供应系统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强的吸水功能,并对道路表面的雨水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减少道路积水的情况,以此来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海绵城市建设多体现在其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定点设置的地块,并在上面安装吸水性能强的材料作为海绵体。当雨季到来并产生大量降水的时候,雨水能够被提前安装的海绵地块吸收掉,从而减少道路表面的积水。通常来说,海绵体的设置对在城市中的生活区域。这种海绵体的地块与一般地块相比,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能够保证当前区域降水不会形成连片径流,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出现。海绵地块吸收的雨水通过简单处理可再次利用,为城市供水提供新思路,并从根源上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用水问题。此外,海绵地块对于雨水的收集、净化机处理,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实际上,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规划需要结合当地整体发展需求,将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及战略作为基础原则,打造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工程规模相对较大,不能仅对某一区域加以改造。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城市对整个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进行合理的统筹与规划,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的设计方案,并积极调动相关部门合作与协调,贯彻落实好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发挥出海绵城市在市政体系中的实际作用,展现出海绵城市的优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路桥设计施工中的体现
2.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在修建时,有自然形成、人工挖掘两种途径,表现为浅凹绿地,相比下沉式绿地建设,下凹深度较小。雨水花园建设,是借助植物、土壤等过滤作用,提升雨水净化效果,减少雨水净化成本,便于补充地下水资源,达成雨水资源充分利用的目标。雨水径流至花园中,在植物、土壤多层过滤期间,由溢流口引入盲管,将盲管连接于园区雨水管,在雨水管引流作用下,将花园净化完成的雨水输送至蓄水区,在蓄水区水满时,将所收集的雨水输送至市政管网,以此形成雨水收集-净化-蓄水-再利用的过程。雨水花园作为城市道路颇具建设价值的水景观元素,雨水花园建设期间,应仔细考量的问题如下。
①结合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需求,完成雨水花园项目规划,分别从居民区屋面、交通道路、城市管网等视角,完成城市排水系统的统筹规划,最大化提升城市道路的海绵城市性能。
②结合工程区域勘测结果、地质检验报告等资料,邀请专业工程师,确定区域内土壤下渗性能。必要时,可采取灌水法,获取区域内土壤渗水能力,为雨水花园建设提供技术条件。
③道路设计人员应与景观设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获取各规划区域的材料种类,以此获取材料径流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内交通道路的径流能力。
④在确定雨水花园中的种植植物时,应以上海植物园中种植成功的植物为参考,结合区域内土壤下渗情况,准确获取区域内积水时间,在此基础上,与植物设计时进行植物种类确定,保障雨水花园种植成活率,带来海绵城市的设计效果。
⑤在雨水收集与处理时,应完善蓄水池规划与管理。如若蓄水池水满,应及时完成蓄水池水资源输送操作,为雨水花园收集水资源提供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加强疏水装置建设,提升雨水花园的排水能力。
2.2生物滞留带
生物滞留带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对各种植被进行充分应用,通过植被对雨水进行滞留和储存,在这个过程中对各种生物原理进行充分应用,这样能够达到净化雨水的目的。城市环境在通常情况下比较温和,对于雨水较为充沛的地区而言,设计人员可以将生物滞留带的设计价值和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将路面污染源进行有效减少,还可以降低对水资源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城市当中也是雨水蓄调的重要途径之一,雨水渗透面积得到进一步增加,对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可以进行有效避免。除此之外,生物滞留带还可以在城市内部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对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有效地改进和完善,其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该理念的应用优势,对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2.3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具有调蓄、滞留和净化径流雨水的作用。可以在人行道绿化带和侧分带中设置下凹式绿地及溢流式雨水井。降雨初期,雨水滞留在下沉绿地中,部分雨水渗透地下。随着降雨的进行,下沉绿地中雨水不断蓄积,同时还将承接部分人行道地表径流雨水,待蓄积满后通过溢流井进入市政雨水管道。由于路面初期雨水水质差,部分指标甚至超过了生活污水,不符合景观设计要求,长期运行还存在污染物富集问题,因此考虑对路面的初期雨水的控制。一般认为初期雨水主要集中在降雨初期的4~8mm,考虑工程规模,采用4mm控制量。降雨初期,雨水通过侧石开口处先流入初期雨水渗透井,单个渗透井初期雨水控制量约为0.68m3;当渗透井满流后,再进入侧分带内的下沉绿地。随着降雨的进行,雨水首先在下沉绿地中蓄积,待蓄积满后通过溢流井进入市政雨水管道。
2.4透水铺装设计
市政道路建设工作中,透水铺装作为道路地面铺装的新型建设形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利用排水渗透基础设施、空隙结构层实现雨水渗透,设计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该建设区域路面对雨水的渗透率维持在15%左右,采用透水铺装后,预计达成75%的降水渗透率。城市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铺装,将路面透水铺装与绿化相结合,共同组成版绿化地面,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和保湿型,符合周边良好的及天然草坪等生态植物的生长需求,降低硬化路面对城市环境的破坏效果。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市政道路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海绵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市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并提高雨水的循环利用率,从根源上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出现,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和人们日常出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方明东.浅谈”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名城绘,2020(4):0253-0253.
[2]吴豪.”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02(No.176):243-244.
[3]付大能.”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9,000(01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