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 李浩田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李浩田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传统模式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云南致诚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5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传统模式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缺乏对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把控与监管,水电建设工程中极易产生质量问题,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也正如此,针对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的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把控问题,借助信息化技术等手段,以保证在源头上解决施工管理问题,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BIM


        引言
        水利水电技术的发展是在近一百年间高速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近几十年的水利水电建设中,不断有新的世界纪录被突破。但是万物皆有规律,水利水电以及其施工技术的发展,正在靠近现阶段“天花板”,我们值得去思考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在未来将何去何从。
        1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
        首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传统方法相比,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后,能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能极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干扰。同时信息技术设备能提供辅助作用,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效率;再次,应用信息技术后,不仅有效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水平,还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明显改善的工作效率;最后,在以往水利工程管理中,都是由专人负责,极易受到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主观性以及自身技能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工程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果。但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最大程度避免水利工程管理受到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2信息化时代给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BIM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影响
        BIM技术,在建筑领域优先发展起来,并在中国全面进入应用阶段,而在水利水电领域,BIM技术尚处于试验与试用阶段。BIM技术的特点是,以3D建筑模型为基础,在建立模型与族库的过程中赋予庞大的信息数据(时间、空间、附加信息等),结合进度控制管理技术、数据库、互联网技术、VR技术等,给工程策划、建设管理、后期运维等阶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冲击。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BIM技术将带来的全新的机遇,我们可以设想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BIM、VR、GIS与进度控制技术,实现4D施工仿真模拟技术,如果在把工程量、工程成本与造价信息赋予BIM族库中,那么我们还可以实现水利水电5D施工控制,在工程没有实施之前,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些强大的技术,预演模拟所有施工方案,为我们动态分析与控制未来施工阶段提供强力支撑。(2)利用BIM、数据库与KKS编码技术,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构件、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备品备件等系统编码,赋予独特的“身份号码”,形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大数据”,再通过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对构成工程庞大数据的构件与设备等,开展过程生产、运输、施工、安装、监测等立体全方面信息化管理,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水利水电施工工地”,为后文提到的无人化施工和3D大坝打印等前沿技术的诞生提供数字模型支撑。
        2.2数据库技术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相对复杂的环节就是工程数据总结,因为水利工程包含的施工环节较多,并且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跨度也很长,所以在数据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遗失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施工单位利用人工进行数据管理。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就将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了起来,并通过三个管理阶段来完善数据管理工作。


首先,管理人员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数据库整理成对象型数据库,这样就可以保证工程数据在收纳时就被自动分类,同时,还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后期调取数据时可以直接找到相关信息。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改正与查阅,只要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数据库就会将信息展现到管理人员面前,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数据管理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的安全。
        2.3GPS监控技术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GPS以其高精度与快速定位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GPS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提供监控目标的三维坐标以及行进速度等及时信息,通过对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堆石坝填筑过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监控与反馈,能够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借助GPS定位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施工方对施工区域测量的方式,使其不再依靠传统的测验站来获取测量数据,仅需利用GPS技术便可轻松、灵活地获取测量区域的数据。GPS利用其高精度的定位信息,通过采取静态观测的方法,在不损失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施工单位测量数据的时间。再者,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操作也相对简单,施工人员仅需简单的培训便可正确使用,极大地减轻了施工企业人员负担,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GPS还突破了时间的控制,通过设置可进行全天候作业。利用GPS技术,对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的堆石坝填筑进行施工质量监控与管理,主要由以下几个流程组成:首先预先装有GPS定位系统的碾压机接受卫星信号之后,系统后台生成真实的三维坐标,通过工控机将数据传输到卫星服务器上;其次通过处理器对数据进行离散分析处理,获取碾压区域的信息;最后通过数据管理,利用互联网对分析所得的三维数据与坐标进行数据管理、备份等。
        2.4利用GIS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首先,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全面管理。GIS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的合理、科学管理。具体的测绘数据分析以及相关内容的排序可以优化后续的施工。当然,它可以面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此信息在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组合中非常重要。技术人员还需要规划和指导合理使用技术,以确保可以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并且可以更好地进行水利工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它还包含工作调查数据的许多其他方面,并且已经有效地用于规划和设计中。设计的最终图纸在应用时,还必须注意应用的严谨性以及应用的准确性,特定的设计过程还需要注意地理信息系统显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产生特定的需求以确保设计的内容更合理,更有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日新月异发展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能实现对资源的完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与水平,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成本,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未来还应加大对信息化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宽信息化的使用范围,增强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保障,推动整个水利工程的利用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周印光.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3):215-216.
        [2]张玉林.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177.
        [3]王东红.信息化时代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7(19):97.
        [4]姜国胜.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9):31-31.
        [5]顾霞.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12):162-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