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总体策划与概念性规划在产城融合项目中的衔接应用——以云南省玉溪市高新生态创智城总体策划及概念规划为例 邹晔晔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邹晔晔
[导读] 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推动产业与载体融合,在概念规划之前下先行进行总体策划,明确总体定位与发展方向

        上海东大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92
        摘要: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推动产业与载体融合,在概念规划之前下先行进行总体策划,明确总体定位与发展方向,通过合理的策划及清晰的产业规划,发挥片区策划对产城融合的推动作用,实现从策划、概念规划到法定规划的一体化过程。
        关键字:体策划、概念性规划、产城融合


        一、项目背景
        2016年国家发改委确定,玉溪高新区为首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并由云南省发改委批复《玉溪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2018-2035年)》,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先行者。在此背景下,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玉溪高新区要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由生产性园区经济向综合性城市经济转型,要加快高新区南片区退二进三工作。”
        本次项目地处玉溪高新区南片区,距离玉溪高铁站4公里,距离聂耳音乐广场5.6公里,东临高龙潭公园,西接抚仙路。总体规划面积1.89km2。基地目前产业层次不高、土用低效、城市功能缺失,退二进三、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重要发展命题与试验空间。
        二、总体策划
        对项目的总体定位及产业研究跳出基地看片区,在剖析归纳“城市经济新动能不足,城市竞争力不足,度假吸引力不足”的城市发展困境下,项目聚焦三大议题,寻求战略破题。
        1、项目的站位与抢位——将立足高新区“退二进三”的战略背景,挂挡玉溪城市战略,助推玉溪市参与滇中城市群竞争,打造玉溪市创新发展的“产业新动能”;
        2、项目的功能与业态——立足高新区“园区城区化”,承载玉溪城市级功能,集聚高端人群,打造产城融合的玉溪“城市新中心”;
        3、项目的特色与亮点——立足玉溪“一地四乡”城市文化,彰显南片区山水资源优势,打造玉溪面向世界的“文旅新名片”。
        项目策划立足三大设计目标—强产业、补功能、做名片,助力玉溪在滇中城市群竞争抢占先机
        强产业:通过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提前布局三大路径,实现高新区南片区“退二进三”,保留头脑部门,强化研发与总部功能,导入现代服务业体系。直奔高端产业,构筑3+1产业体系,形成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大健康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结合的产业结构;
        补功能:遵循“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的省委指导意见,围绕“产、城、人”配套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载体,吸引高端产业人群;导入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城市功能与能级,形成总部商务、都市商业、文创娱乐、现代教育、城市生态六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做名片:以公园城市为宗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浓缩玉溪精华,传承工业文明,融合山水生态,演绎一地四乡,体现创新文化,打造可看、可玩、可体验的玉溪文旅新名片与城市会客厅。
        总体策划倡导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留人、融合发展,完成从生产性园区到综合性城市经济园区转变的战略目标。打造中国一流的区域性高新产业创新中心”融合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活力中心、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大功能于一体。
        三、概念性总体规划
        项目东接高铁新城,北连承接老城区人口与功能疏解,南联研和产业组团,东望玉山,堪称城市钻石结构的几何中心。



        基地现状西侧为管委会行政办公,南部为滇中植物园高档社区。内部目前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为主,同时布局有少量商业及办公;产业园品质尚可,交通完善,玉溪高铁站、城南客运站、昆磨高速为人口导入提供便捷路径;南部山体、周边公园为基地提供了丰厚的景观生态资源。基地周边以居住、产业功能板块为主,缺乏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规划通过如下设计策略实现设计目标:
        1、整合提升的总体格局
        通过对基地高度、高程、坡向、水文等GIS分析,综合考虑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结合汇水线与高压走廊通道,形成选地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路网和项目形成“一体展两翼、三心十字轴、三区魅力带”的整体结构,依托基地两条主要道路分别形成南北城市形象轴、东西创新发展轴,围绕发展轴线凝聚城市活力、科技拟创新与生态度假三大功能核心,以点带面形成三大功能板块圈层发展,创建城市共享平台。强化金水河两岸生态滨才魅力带,链接山地休闲与生态板块。在区域层面实现对接老城、对话高铁形成、配套南部产业组团的整体定位与功能使命。
        与原规划相比,道路断面及线型严格遵循上位规划、控规及已批已建项目,保障项目与各上位规划衔接与可实施性;绿地水系形成与周边山体与生态版块对话的景观系统,楔形廊道引绿入城;部分绿地化整为零,提升绿地均好性与辐射效率;对接金水河河道规划,构筑联通水系,道路沿线遵循地方城市规范的要求,增设沿路绿地,塑造特色道路形象与展示大道;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配建学校、社区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创造15分钟宜居生活圈;创造与城市对话与共享的高品质现代服务业,助推产业升级,倡导产城融合。
        2、构筑高端化产业体系
        规划衔接前期整体策划,倡导多功能复合业态将产业发展与高品质生活融为一体。通过三大引擎项目打造产城融合载体与平台,导入产业新动能、城市新功能、高新人群,推动片区退二进三,打造玉溪“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活力中心与健康生活目的地”。在城市空间上打造一条视线通廊、2大特色界面。通过打造一条望山的视线通廊、强化城市特色界面
        3、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
        规划全方位配套,打造近80万平米公共配套建筑,社会共享。城市级公共配套弥补城市短板、促进产城融合,推动片区退二进三,转型升级成为城市新中心;产业公共配套结合现状资源及城市重点项目布局科研平台、技术平台、支持平台,与相应配套设施项链,实现就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促进科技转化、实现产业联动;社区公共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创造高品质生活目的地,打造网络化、全覆盖、15分钟生活圈;
        4、打造生态公园城市示范
        规划基于公园城市的绿色先导发展模式,实现城绿融合共生。将东侧山体生态引入规划范围,结合片区功能打造生态节点,将城市功能与生态景观形成良性互动,打造休闲、生态联动的生态网络。20%绿地与开放空间、3片楔形主题绿廊、5个社区绿地、300M可达绿地,构建联动区域的蓝绿网络,点、线、面相结合、覆盖城市、社区、组团的的绿化网络,提升片区生态价值。
        四、回顾总结
        产城融合是针对城镇化推进的形势和问题提出的理念,作为规划设计,应与上下游专业和工作内容紧密衔接,对接产业与整体策划,梳理发展目标与发展路径;同时立足于可实施性与落地性,后续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法定规划及管理部门有效协调与衔接。各城市应当结合自身产、城、人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完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城市设计管理实施路径研究及实践—以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玉溪市为例,刘闯、高朝暄,城乡建设(2021-2)
        【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湾生态城发展战略研究,李娜,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3】“公园城市”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成都淮州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例,程晨,城乡建设(20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