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 楼世鹏

发表时间:2021/7/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楼世鹏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身份证号码:33078219900611XXXX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城市地域特征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摘要: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地域特色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思考地域特色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指导意义,分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景观规划;园林规划;风景园林;地域特征
        引言
        许多城市景观设计没有分析地域特色,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实际施工过程来看,盲目照搬设计方案而不结合地域特点,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损失不当;从成品的设计来看,缺乏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很难适应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观众也很难有认同感。由此可见,城市景观规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设计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环境的深刻理解,否则就无法通过园林展示城市风格。
        1 .地域特色景观规划设计
        1.1地形
        地形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规划影响最直观。任何建筑的设计都应该在测量地质条件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地质因素引起的问题。中国的地质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城市的地形也不同。设计师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地域特色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地形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方式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植物选择和排水设计上。
        1.2气候和环境
        气候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植物种植上。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设计师应该根据当地的降水和温度来选择建筑材料。如果当地气候潮湿,气温较高,在室外设计中要避免在排水不畅的地方使用木质材料,以免长期浸泡造成木材腐败变质。此外,应加强暴雨和台风地区的排水设施建设,以避免短时间内暴雨造成的园林内涝。园林树种和花卉的选择应尽可能接近当地的气候类型。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接近当地气候的树种更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不发生大规模死亡也容易生存;二是适合当地气候的树种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符合“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1.3当地植被
        城市园林建设的出发点是改善生态、美化环境,自然植被对园林的影响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改善生态与自然植被的规模和功能有关。美化环境关系到自然植被的搭配设计和观赏价值。设计师对此进行分析后,应该知道落叶林会受到花园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需要对匹配的树种进行相应的调整,必要时引进常绿林种,避免出现春夏枝繁叶茂,秋冬枯死的现象。在考虑自然植被特征的基础上,从美学角度出发,选择一些观赏植物作为衬托,来装饰园林的整体景观。为了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可以适当移植外来树种,让游客在当地植被为主、多样植被并存的园林中欣赏风景。
        1.4人类环境
        在漫长的历史中,城市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一些城市还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习俗。就Xi和北京而言,高层建筑之间可以看到仿古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人在不同的建筑风格中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思考当地的文化特色,探索作为风景园林“名片”的特殊内容,让人们在参观和观赏时对风景园林产生印象。融合人文特色的方式有很多,设计师可以从建筑风格、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中选择主题。比如北宋著名儒生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在相关区域的景观设计中加入更多的莲花元素,比如莲池、莲形建筑等,让游客在景观建筑中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此外,在民俗浓厚的地区,如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可以将民俗文化中象征积极的元素引入景观设计,从而增强景观建筑的文化底蕴。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
        2.1城市自然特征调查
        自然环境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形、气候特征和自然植被已在上文提及。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应以此为基点,进行各种巧妙的设计。对于城市自然特征的调查,设计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查。

可以借助互联网查询城市气候环境,然后进一步阅读城市气象记录、水文记录等。,然后整理查询材料。完成初步调查后,设计师可以实地检查景观建筑的地形,并调整自然特征记录。此外,当地常见植被的生长习性和功能也是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内容。只有在充分了解当地植被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精致的景观设计。2.2了解城市文化特色,以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文化特色的设计和优化,通俗地说就是“风土人情”。如果园林设计工作不适应城市文化特色,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观城市来了解市民的日常生活,感受城市的独特风情,最有效的方式是去博物馆或城市档案馆。设计师在游览城市时可以更直观地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在规划设计中不会出现特别突兀的文化景观。城市文化与景观的融合会给城市居民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
        2.3明确景观设计的目的,考虑到一些设计要求
        景观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功能和投资额。确定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投资规模是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它决定着景观设计的方向和规模。需要明确的是,城市园林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风景园林初步建成后,仍然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否则风景园林的功能将很快丧失。因此,设计人员应认识到,投资预算中应考虑长期维护,而不仅限于前期施工。因此,景观园林的规划通常限制最大投资额,设计师必须在此范围内尽可能满足功能突出、环境优美、运营维护高效的要求。此外,景观建筑内部需要配置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2.4区域特征的意义分析
        分析地域特色具有综合意义,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好处。设计师在分析地域特色时,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地市民对景观建筑的需求,从而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计理念,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地域特色是风景园林艺术创作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对当地自然条件的积极认可,无论多么艺术化的景观设计都会成为空中楼阁。符合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设计在功能上也很突出,能更大程度上体现对城市的价值。
        3关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
        3.1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贯彻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应该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景观生态与当地生态的和谐共存。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生态美学,能够通过园林展现野外的自然美。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很多规划师只关心表面的形式,忽略了生态价值和自然审美的有机结合。在未来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自然和资源保护应该是设计的主要理念。设计师在展现自身美感的同时,需要从节水、节地、适当补充地下水的角度调整设计内容,以加强园林在改善生态条件中的作用。对于设计中纯人工景观费时费力的部分,设计师要重新考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反思是否有更环保的替代方法。综上所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必须注重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在生态平衡和艺术设计之间寻求平衡,让城市居民在享受风景园林美景的同时,切实感受到景观设计给环境带来的改善。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审美的要求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建设是满足人们生活质量和审美需求的有效途径。相关设计师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因素,根据当地地形、气候、植被特点调整设计方案,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以高度科学的设计理念促进生态与艺术的平衡,将景观建筑打造成城市独特的“名片”。
        参考文献:
        [1] 申新宇.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 吉林农业,2019(10):91.
        [2] 侯艳.风景园林规划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研究[J]. 城市住宅,2019,26(11):109- 111.
        [3] 何海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住宅 与房地产,2018(18):70.
        [4] 田燕.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建 材与装饰,2017(10):61- 62.
        [5] 梁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河南农 业,2017(17):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