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近年来,世界上的各种化石能源随着不断的消耗而越来越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开始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力度,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新能源战略在社会大生产中的体现就是产品的绿色节能和生产。通过阐述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新能源背景下的不足,以及实施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新能源背景下的专业情况提出意见,指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调整方略。
关键词:新能源;电气自动化;调整
引言
在当前新能源背景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无法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必须重视这一问题,不断采取措施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新能源背景下的结构调整,确保电气自动化专业能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培养大量的专业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不足
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口径非常宽,电气方面没有特定的应用背景。然而,与新能源相关的电气技术,主要是以电力电子技术、电机调速等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风能、太阳能等特定环境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专业技术。因此,在新能源这一特定背景下,就需要对原来没有特定应用背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改革。主要目的是,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基础,以新能源应用为背景,着眼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电气技术中特定的应用,为服务行业与企业,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调整,从专业特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新能源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以满足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新的要求。具体来讲有以下不足:(1)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电气自动化教学的目标定位往往不明确。没有将新能源要求的重要性、实际应用列为培养目标。大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为:教师讲述的课时超过2/3;学生实习课时不到1/3。更是几乎没有社会实践课。课程设置过于死板,学生选择性差,不能根据自身情况、社会能源情况和知识水平等选择课程,而是被动接受学校课程表。(2)教学设备的材料与机械性能。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配备上,过多使用陈旧设备,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可拆卸性设计,节能分析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真正做到将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的结合。电气自动化产品要做到从最初的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包装、使用、回收、报废处理这一整个过程中都贯穿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相结合的思想。(3)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思想交流仍不够。新能源设计和绿色制造作为新时期电气自动化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其规划设计思路、标准、指标、工艺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提高,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电气自动化技能设计和绿色制造覆盖范围非常小,每个小区都自成体系,属于独立、封闭的教学环节,造成了彼此交流不够、固步自封。
2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调整的方略
2.1加强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保证。教学资源能够保证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得到有效的整合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率。实践教学资源包括理论知识、师资团队力量等,因此只有实施正确的实践教学资源管理模式,才能打破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难点,进而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健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堂体系,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高职院校也应实施开放性教学,将具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师纳入教学团队,或定期培训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使教师能够开阔视野,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不足,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
2.2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未能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而一体化教学符合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规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以职业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从而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应用性。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也可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加速实现教学一体化。比如使用互联网重构教学设计,使其从固化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灵活调节教学方式。
2.3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校企合作质量的高低。若校企合作平台未搭建好,则会使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浮于表面,无法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转变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积极和企业对接,找到合作着力点,从而推动校企合作,保证校企合作质量。
2.4健全自动化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电气自动化课堂的思路,电气自动化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教师需要构建完整的课堂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构建课堂体系前,需要梳理电气自动化的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教学方案。并且要根据职业需求设置课程,在设置时应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按照企业的工作情况构建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车间进行自动化操作,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将项目实践作为中心,在设置课程时引入项目课程,以实践内容为课程中心,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辅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开展项目探究。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需要列举对应的技术,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保证;最后设置的课程应满足就业需求,设置课程应和企业需求相对应,保证能够与电气自动化工作的职责相符,同时也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2.5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
高职院校资金薄弱,基础设施差,在实训室的建设上与其他高等院存在差异,无法满足培养人才的教学需求。随着智能建设的发展,电气技术迈向新征程,高职院校如果想和社会需求接轨,则需要建设实训室,紧追时代的脚步。为此,需要设置相应的实训室:第一,电气控制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的教学任务包括为学生提供电力拖动控制实训、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等实训,使学生在实训室中能够对理论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知识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实训实验;第二,可编程控制实训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全系自动化与机电专业编程可控制器的实验实训,其目的是通过实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2.6 划分电气自动化实训内容
电气系统由特定的系统功能和设备构成,组成系统的设备是理论教学的重点。在开展实训教学中,需要和理论教学结合,设计实训课程。实训课程的重点是阐述系统设备的性能、参数、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因此实训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各系统配的过程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电气控制与 PLC 课程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教育,比如对于一些所谓“问题学生”,教师应从“交朋友”的角度进行德育激励,深入落实“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互动、交流。
结束语
在新能源背景下,传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无法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应当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最终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的调整,确保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董晓英.机械工业中的新能源利用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1(6):27-29.
[2]余岳.新能源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结构调整方略[J].科技信息,2011(18):206.